有人可能会问:时间还能增加吗?是的,只要你学会以下几招,可以轻松让你每天多出2个小时,甚至更多。
购买时间
雇佣是购买时间最常见的方式。最为常见的是老板通过雇佣员工,为自己创造价值。之前有这么一个段子。美国硅谷某公司的员工,每次接到上司的任务后,就将其外包给在印度的工程师。由于印度工程师的收费很低,所以对他来说只需花很少的钱,而且印度工程师的活做得也不错。所以他自己呢,每天就是喝茶聊天派任务收成果。这是一个通过外包购买时间的典型案例,显然不是最好的做法。在今天,印度的班加罗尔已经成为了“世界服务外包之都”。通过外包,我们真正的目的是希望避免做一些价值较低的工作,让我们可以更专注于更重要的事情或是自己的优势领域,从而创造更大的价值。可能有人会觉得这个方法似乎不适合我们啊,作为普通员工又该如何通过购买来增加时间呢?先聊一个我自己的经历吧。
有一次,公司总部有个投标,需要我翻译一份专业性很强的行业标准。说实话,看到中文版时我头就大了,相当晦涩难懂,每个字都认识,但合到一块就不明白什么意思了。于是我就想在网上搜下看看有没有现成的英文版。结果呢,英文版是有的,但都显示断货。我不甘心,继续搜,结果在淘宝上被我发现有一家在卖电子版。于是,我立刻花了380元买下,然后发给了总部。如果我自己翻译,可能需要花上2-3天时间,问题是效果还未必好。而我只花了个把小时的工资就买来了。这对我来说绝对是一笔划算的交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升级工作设备也是购买时间的一种方式,比如软件、电脑、手机等。这些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工作效率。此外,如果是长途出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舒适一点。比如坐夜班火车选择软卧,这样晚上休息好一点,第二天的工作效率会更好。坐高铁和飞机升级下仓位,这样到达目的地后的工作效率会更高些。这点大家可以根据相应的条件自行判断是否适合。
现代社会信息泛滥,如何识别不必要的信息也成为了一个技能。搜索信息时,建议尽可能用谷歌,原因就不多说了,都是泪。此外,我个人有个小窍门,可供大家参考。知识收费已成为一种趋势,因此可以简单理解为但凡好一点的资料,都是需要付费的(不是绝对的)。所以,花点钱加入一些数据库或者购买电子资料的效果也不错。还有就是,开通一些会员,如视频、云盘等,还有使用外卖服务等,都可以帮助我们节省一些时间。
碎片化时间
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碎片化时间的有效利用积累下来也是很可观的。顾名思义,碎片化时间的利用是要在某项任务进行的同时利用其间隙开展另一任务,即在同一时段里进行两个或多个任务。这就需要在进行这些任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合理安排,因为很多任务是不适合同时进行的,或者利用间隙很难出效果。我对碎片化时间采取的抓大放小的原则,通常利用通勤时间和差旅时间。
通勤时间,即上下班交通时间,是我们在平时工作中可挖掘的最大资源,特别是一二线城市,每天在通勤上要耗费1-2小时,甚至更多。通勤通常有三种形式:步行、公交/地跌和开车。在步行时,我们可以听新闻、听书。从安全角度考虑,我们不建议步行时刷手机。乘坐公交/地跌时,屏阅读是非常有效的方式。如果是上班途中你可以做计划,列下当天要做的事情,下班途中则可以对当天做一个小结。同样,这个时段也可以用来检查和回复邮件,这样就可以很好地控制邮件对你的干扰。
差旅时间,这是不容小视的。如果这段时间长,那么就用来工作或者学习。去年我用差旅时间看了20多本书。如果很短,那就利用这些时间聊聊天,刷刷头条,看看朋友圈,当做放松。在日常工作中,这些事情,我一般是在每个番茄钟完成后的休息时间跟同事或者在群里闲聊,作为对自己的一个奖励。做这些时,一定要注意控制时间,很多人刷头条看抖音,一不小心半个小时就过去了,而且毫无知觉。如果你有这个问题,最好把它们都删了。旅行中可以看书,运动时可以看电影,购物时可以闲聊,只要你注意到这些,每天多出1-2个小时毫无压力。
分享时间
成长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身努力学习,另一种是汲取他人的经验。不得不说,请教他人是分享时间的最快速而又有效操作方式。工作中经常向优秀的同事请教,你会成长很快,这点对于职场新人尤为奏效。在各行各业中,我们也需要经常向所处领域的精英们学习,特别是行业标杆。通过请教和学习,可以让我们避免少走很多弯路,用更少的时间获得更大的成长。此外,阅读经典名著、人物传记等,跟随前人的足迹,也是汲取他们经验和教训也属于时间分享范畴。关于分享时间,我们要警惕时间小偷,比如迟到者和爱闲聊的人。
其他方法
早起一小时。很多书里都建议每天早起一小时,利用这段没有干扰的时间把重要的事情做完。这的确很有效,但我个人是不喜欢早起的,所以我会选择在晚上提前把第二天的工作做一做。
一举多得。学会统筹安排,比如每次出差,在同一城市尽可能多见几个客户,而不是频繁地跑,费钱又费时。
在学会了节约时间和增加时候后,的确给我的工作带来了一些的帮助。可是,慢慢地我发现自己每天似乎变得越来越忙,有点要向精力管理发现发展了。而这,并不是我想要的结果……
时间管理是我迈向高效工作的初级阶段,后续的文章将开启真正的高效工作之门,敬请期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