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征》是唐代诗人杜甫一首并不出名的诗,全诗如下: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这首诗作于大历四年春,那时距离杜甫去世仅有一年。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思想感情我不做过多描述,我只想重点谈谈这一句:“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杜甫有很多很多名句,什么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什么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被称为诗圣,因为我们可以从他的诗中见证唐王朝的由盛及衰,我们可以看到杜甫本人的忧国忧民,他的心系天下。
尽管从小到大,我们学了杜甫很多很多诗句,老师们反反复复告诉我们杜甫的伟大,郭沫若也在纪念杜甫诞生一千二百五十周年时表示:李白和杜甫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就跟天上的双子星座一样,永远并列着发出不灭的光辉。但我还是一直更喜欢李白的豪放洒脱的,直到我看到这首诗,或者说这一句: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虽然今时今日,我们将李白和杜甫合称为李杜,可事实上,杜甫恐怕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死后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毕竟杜甫活着的时候,并没有赏识他的人,杜甫也试图和一些大诗人交好,但也没有什么结果,同时他也为李白写了很多诗,毫不掩饰自己对李白的敬仰和崇敬,但李白却从来没有作诗回赠过杜甫。
但杜甫真的不知道自己的才华吗,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看来友谊是公平的,李白、高适、岑参们从不把杜甫当做天才,所以杜甫也从来没有把他们当做知音。
杜甫这一生创作了上千首诗,但当他去世时几乎没有人在意他的离去。群星璀璨的大唐诗坛,谁在乎一颗暗弱的六等星呢。去翻翻当时唐人编的诗歌集、人录、作家大全之类,根本就没有杜甫的名字。连几本最重要的集子,《玉台后集》《国秀集》《丹阳集》《中兴间气集》《河岳英灵集》都不收杜甫的诗。比如三卷《河岳英灵集》,连什么李嶷、阎防都选上了,就是没有杜甫。后来也是元稹无意中发现了杜甫的诗篇,并为杜甫写了墓志铭,杜甫的才华才逐渐被世人所知。
杜甫几乎这一生都困苦不堪,但他一直创造诗篇,他倾尽心血,却无人知晓(在他生前)。我们也常常会抱怨没有理解自己的人,其实这是普遍存在的,我很喜欢一句话: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词不达意是常态,我们往往不能准确地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有时候就算表达出来了,也不能完全被别人所理解。所以啊, 别太难过了,生活从来不是活给别人看的,知音难觅,那我就唱给自己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