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前段时间,我特别想买一件很好看的衣服,可是迟迟没下单,总陷入莫名的纠结中。
我会找些借口让自己不要买,例如:“算了,我平时工作也不能穿,买了也只是落灰。”或者默默说服自己:“那个有点贵,买个便宜点的算了。”
可是内心明明很渴望。
其实,一件衣服的价钱,我并非承担不起,可就是没去选择那个自己真正想要的,就好像,在我的潜意识里,总有一个声音在阻止我:
你不配拥有它。
02
我记得前些天收到来自我笔友莉莉的一封信,她在信中向我倾诉了她的烦恼。
她是家里的老大,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帮助父母做很多的家务活,有时甚至连学习的时间都没有,再看看自己的弟妹,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根本不需要考虑太多,而她,一心想着为父母减轻生活的负担,不敢拒绝,不敢说出自己最真实的感受,不敢表达自己的欲望,甚至连“我累了”也不敢说。
“其实看到父母得笑容,我比他们还开心,但有时候真的真的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想做这个年龄本该做的事情,我发现这么多年来,我只在乎了家人们的感受,却忘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看到这段话,突然想起来曾经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当一个家庭选择要了第二个孩子,可能会对第一个孩子带来哪些影响?
有一个回答是:“感觉自己被忽视了许多,在很小的时候就被当成大人了,所有的委屈都得自己咽下,即使说出来家长都会认为你在矫情,自卑又害怕失去,做事总得小心翼翼,表达欲望前,总得考虑一下别人的感受。”
这段话很扎心,但很现实,从小被忽视,真的很难自信起来呀,觉得自己怎么做都是错的,虽然已经很努力了。
习惯性自我压抑与自我否定,觉得自己不配拥有好东西,不敢拥有好东西。
03
累了自己撑,病了独自抗,不需要亲人和朋友抚慰的人,看似独立,但内心深处从未停止对爱和关注的渴望,貌似刚强,却柔弱得不堪一击。
有一个这样的问题:做一个被抛弃和被忽视的孩子是什么体验?
其中一个回答是:觉得这个世界上,自己不是任何人的“最重要的人”。
这里的“任何人”,包括自己。
日本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有一句经典台词,“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就好像活着都是给人添麻烦。
短短八个字,蕴藏着深不见底的绝望。
就像一个在枯井中的人,每一声求救,却只能听见空洞的回声。
04
我的一个朋友,她是一个特别好的人,对家人朋友有求必应,大家都称她为“便利贴女孩儿”。
不管是什么事,她都会冲在最前面,为大家把一切都安排的妥妥帖帖,从来不会拒绝别人,所以不管亲疏远近,大家都会来找她帮忙,因为大家都知道她是一个超级热心肠的人。
有一次和她聊天,我就问她:“看你每天帮大家那么多忙,难道你不累吗?就没有想拒绝的时刻?”
她说:“其实有时候也挺累的,但大家都朋友一场,帮个忙也是应该的嘛,更何况,我也不好意思拒绝。”
“但你想过没有,他们都会把你当朋友吗?有谁会真正在意你的感受?你在帮他们的同时,有没有停下来听一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
她傻傻的望着我,又无奈的摇了摇头。
是啊,就因为不好意思拒绝,而忽略了自己内心的声音。
太宰治在《人间失格》中写到:我的不幸,恰恰在于我缺乏拒绝的能力。
我害怕一旦拒绝别人,便会在彼此心里留下永远无法愈合的裂痕。
害怕得罪别人,自己却承担着所有的委屈和不幸,这是不对的。
生活毕竟是自己的,很多时候我们必须干脆地说“不”,你会发现,拒绝别人是一件对大家都好的事情。
问问自己想要什么,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而活,不要因为他人畏首畏尾,而失去了自己本该拥有的东西。
05
有一个女孩,小时候特别羡慕别的小朋友身上穿的花衣服,但她的母亲从来不给她买。
长大后,为了满足自己,她买了很多衣服鞋子包包,却都是非常便宜。
后来为了参加一次重要的活动,她买了一条几百块钱的裙子,对于收入可观的她来说,不值一提,但却是她最贵的一条裙子。
活动结束以后,她把裙子洗干净放到了衣柜的最下面,一年后,她收拾柜子,发现了这条裙子。
那一刻,她一下子哭了出来。
她突然意识到,原来在心底,她一直觉得自己配不上那条裙子,所以那样珍惜地将它收起来。
太久的压抑,让她在想满足自己时,已经不懂得如何真正地满足自己。
如今,不管自己能力多强,收入多高,她似乎只配拥有低配的人生。
什么都可以差一点,什么都能将就一下,只因为内心觉得自己不配拥有美好事物。
06
从今天开始,问问自己的内心——
我需要什么,我想要什么,我想要怎么样。
搞清楚,弄明白,然后去满足自己,去滋养自己。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活得更潇洒,更快活,懂得取悦自己,真的是一件很酷的事。
网友评论
我值得拥有更好的,意思是,我那么努力配得上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