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教师节,我都会冒泡一下下,给我此生铭刻在心的老师们发出节日祝福。是,这我坚持了很多年。
1、学校里的老师
只是我一直保持联系的在学校课堂里教过我的,只剩下了MBA时我的论文导师ZJ老师。
随着年月的流逝,忘了从哪年开始,我发出祝福信息后,会盼着尽快收到回复。前年,一早我给Z老师发的,到下午了还没像往年一样收到回信,我便开始忐忑。终于到晚上九点,老师的回信来了,一如既往,谢谢XX,也祝你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我放下心来。
年初,我高考时的班主任卓老师走了,她是我考上大学后偷偷哭了好几次舍不得离开的语文老师,她对我的影响太大了,我爱上写作就是源自于她。
可不,作为学生的我们都老了,我们年少时的老师们也老了,他们悄悄地一个一个地都离开我们,走了。
尤其是每年的教师节,我好挂念好想念他们。
2、课堂外的老师们
人生处处是课堂,教会我们各种本领的一定还有课堂外众多的老师们。我很幸运,我遇到了很多人生导师,有的比我大,有的比我小,他们教会了我很多很多。
(1)师父
我进入工作岗位的时候,有两个师父,那时不兴叫师父,是我们部门的领导。
一个武,一个文,武将领导特别有魄力,文将领导思路极为清晰。
我很佩服武将领导的勇敢,有样学样地模仿着。现在回想起来,有些事情让中年的我怎么也是不敢去做的,但初生牛犊就做了。
比如做外贸的我,针对要代理进口的纺织布料有技术上的问题没搞明白,就114查到纺织研究所的电话,和传达室大爷说我有技术问题想请教,然后就到了大爷指示的什么科室坐下来就和纺织研究所的技术专家开始请教,讨论问题。
再比如,有次集训,都是系统里的同行,最后一天结束时,我和带班老师说,我可以占用大家20分钟吗?然后我用20分钟介绍了当时我们公司正在经营的一款产品。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的,老师说,你这趟集训可值了哈。
现在回想起来,再给我几个胆子,我也不会这么猛了。但当时不知道自己怎么想的,就去做了。我想大概这和武将师父大刀阔斧的工作风格给我的影响有关吧。
我学习文将师父的清晰思路和梳理问题的能力,用了很长时间。开始阶段,在坐满会议室的外贸谈判中,我也学着师父的语调背着师父的台词主持项目谈判,不好使,镇不住。后来慢慢学着梳理,分清轻重缓急,找到问题的关键。终于,虽然岁数在一屋子人里最小,但国内客户、外商以及外商代理大家能跟我的带领有节奏地把合同谈判往下进行了。
这两个本事,尤其是后者,我受益了一辈子。前者虽学会谨慎不那么冒失了,但对于自己未曾接触的领域的学习,还是充满了好奇和勇敢,愿意去推开那扇窗,比如近年的拳击。
还有个老领导,英语极棒,小时候私塾毕业的那种。常常拿CHINA DAILY报纸,来到我们办公室,往办公桌上一铺,指着标题上一个单词问,这什么意思?有的小同事见到他就跑,我不跑,每次都试着迎接挑战,开始面红耳赤地答不上来,慢慢地七七八八的生词认识的越来越多,能接上的话茬也越来越多。这位老领导离休后,我一直去看望他,直到他离世。
我命好,职场上我遇到过好多好多的好老师,可能在某一件事,可能在一段时期,教会我什么。
我退休后,一直在教师节这天祝一位老领导节日快乐,每次这位老领导都回复说,可不敢说是老师,但我发自内心的感谢这位在我职场生涯最后几年的老领导。他的遇事沉稳,是我的仰望,我从这位老领导身上学到的沉稳支撑起了我的人生下半场。
退休后我遇到的老师们几乎都比我年轻,我学习心理学各门功课的老师都特别棒!印象最深刻的是催眠课的周老师,才四十来岁,她的很多观点和感悟是我五六十岁才悟出来的。她的课极具魅力,极为专业,博览群书,三观极正,她是我用自己人生上半场的全部能量高度认可的优秀老师。
讲真,近年的我有个心理。遇到好老师总想拜师,当师父的徒弟,好像比当老师的学生要彻底许多。现在我如愿以偿,有两门功课的师父了。
一个是易经师父,年龄比我小的师父一直喊我徒弟,我一直喊师父“老师”。今年我改了,我开始喊师父了。
另一个是配有声书的师父们,小姑娘们都比我小,但那个圈里该叫师父大家都叫师父,师父就是师父,偶尔有同学叫成“师傅”了,会被罚。哈哈~
(2)也是老师
有句话说: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次就够。
事情,各种事情,其实也是我们的老师。
我不会说感谢苦难这样的话,如果能一帆风顺,我祝福大家最好连苦难的影子都不要瞥见。但如果真遇到了躲不过去了,就和它PK,PK过后,感谢当时勇敢的自己。
对,回头看,自己反刍复盘,通过学习阅读求教,让明天的自己比今天更上一步,这种自修的功课,比上课跟老师们学习同等重要,甚至我要说,自我学习自我成长应该是更重要的。
每个人都是解决自己人生问题最好的专家,我们本自具足。
“老师们”,除了事情,还有书,各种书。
如今的网络啊AI什么的,让我们有更多的渠道获取更多的信息,其中有一个特别好的老师是,书。
比起我童年青年的年代,现在的书太丰富了。你不用去实体书店书市,网上有电子书,喜马拉雅里有有声书,做饭出差,啥时候都能听书看书。实在没空看和听,还有樊登老师给咱讲书,把一本书的精髓40分钟告诉咱;如果你意犹未尽一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那就买这本书仔细看就好了。
现在的时代真好,我们的老师真多。
只是,最好不要碎片化,最好要有能力甄别并跟随三观正的好老师,不管这个老师是什么形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