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原创首发 文责自负】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城市,可能是因为有一个对味的挚友生活在那里,或因为有一个无法割舍的牵挂,或因为在这里留有美好的青春。
十九岁那年的初秋,父亲带着我第一次来南京。那是一个和平常一样的清晨,天刚蒙蒙亮,露水在冬瓜叶子上铺满,我照旧拿着牙杯站在路边刷牙,由于要出远门了,对家似乎多少有些不舍,虽然我从初中就开始住校读书。家里没有什么特殊的仪式,不像现在,出远门要煮个汤圆或者水饺,饱含一些祝福深意。母亲煮了一锅粥,把家里的萝卜干倒上益林酱油泡一下作为就粥咸菜,吃过早饭,前一天预约的邻居家的三轮残疾摩托车马达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开到了到我家门口,我和父亲把行李箱和书包拎上了车,两人随后爬上去,坐在车上铺好的木板凳子上,邻居发动了车子,就这样开始了金陵求学之旅。
那一年,乡村还没有全部铺上水泥路,以砖头为主,还有少量的泥巴路,只有极少条件较好的村庄,自主筹资铺上了水泥路。我们行驶在高低不平的砖头路上,一路颠簸,大约半个小时就到了镇上,镇上去南京的车已经在陆陆续续的上客,我和父亲放好行李后就随着人流一起坐上了这辆大巴车。大巴车一路上经过楚州、洪泽、盱眙和安徽的滁州,然后就到了南京的地界,新鲜感充斥着我的神经。我的老家盐城是江苏境内唯一没有山的地级市,她是纯平原。去南京的一路上,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也就是山,但现在看来都并不高,江苏最高的山也不在南京,而是连云港的玉女峰。直到现在,我都很喜欢有山的地方,我现在居住的小区,窗户外面就是山,望向远方,层峦叠起,若到二十八层楼顶,紫金山及其东边的群山尽收眼底。那厚重感油然而生,如果知识结构里还有一些历史的储备,那么,看到的山就不仅仅是山了。
四年的大学生活很快就过去了,回头看这四年的光阴,大多数时间是虚度的。我在和友人交谈过程中也发现,大多数人每隔一段时间回顾自己过去的时候,总会觉得之前是懵懂的、无知的,有些决策做得不够精明甚至是错误的。实际上完全没有必要去自责或遗憾,因为当时做的决策属于当时认知情况下的最优选择,但凡当时有更优解,我相信,也会进行理智的抉择。
大学毕业后,其实班级的每个人都想留在南京工作,不是因为面子,而是单纯的喜欢这个城市,我也说不上来喜欢什么,也许已经习惯了大学的自由,或许以为留下来,就能保留这份自由。而在心里,还是默默地希望有朝一日还能再回来。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还是选择了回老家工作,我当时的女友,也就是现在的爱人,已经到老家工作了,不得不回了。
我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企业,工作了两年后,就到医疗机构工作了,从事药学的相关工作。然而困扰我的是,我没有和编制人员一样的待遇,在那里工作的时间越长,心里越不是滋味,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我下定决心寻找出路。
在老家医疗机构工作的第六年,我和我的爱人商量试试考出去,她当时和我在一个单位,她的专业是影像方向。幸运的是,她愿意陪我折腾。就这样,我们顺利的离开了老家,再次来到南京。来南京后虽然经历了很多辛酸苦辣,今年已经是到南京的第九个年头,我的大女儿晓禅也开始读初三了,但还是觉得很值。我经常会反省自己,如果不来南京,我现在在哪里?我是谁?
这算是完成了与金陵的约定。
我爱人和我在大学谈恋爱的时候都非常喜欢仙林,虽然她就读的南京医科大学在江宁大学城。所以我们在选择居住的地方上总是会优先考虑仙林,这个人杰地灵、环境宜人的好地方。也就是我们清晨打开窗户,一眼就能看到山的地方。
人总要在心里默默种下一些与自己的约定,并为之奋斗。我们每个人的命运也都应当自己去掌握,拒绝他人的安排,也许这样,我们活得才更像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