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那座小石桥

作者: 沐沐周 | 来源:发表于2017-07-25 11:45 被阅读993次

如果不是甬道尽头那块灰白色的石碑,如果不是石碑上“启南处士”几个红色大字,走过那座小石桥,你永远不会想到,桥堍下的小园子——绿水环抱、草木疏朗、素朴而静谧的小园子——是一位著名艺术家的长眠之所。

沈周,字启南,号石田,明代吴门画派的创始人。一生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与他的三个学生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各地博物院藏有他的国宝级画作,如:《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仿董巨山水图》《烟江叠嶂图》等。另著《石田集》诗文十五卷。

他的足迹,很少离开水汽氤氲的阳澄湖畔,那是他的故乡,当时叫长洲,如今属苏州相城。阳澄湖水见证了他从孩童成长为宽厚长者,终生布衣,岁月静好,走完了看似平淡、实则昂扬而高贵的一生,最终在故乡的泥土里安心睡去。生于斯,长于斯,八十三年后,歌哭于斯,未尝不是一种现世安稳的幸运。

是的,早在当时的年代,他“宽厚长者”的赞誉,已经和他的书画齐名。

孤儿阿富,懒且笨,“量才为用”,只能让他到厨房烧火。若干年后阿富忽发奇想,要出去闯世界,寻找诗意与远方。沈周同意了。可惜一无所长的阿富,根本没办法养活自己,一段时间后又灰溜溜回来了,沈周再次收留了他,让他回到灶膛前的老岗位。

一位来访的朋友,无意中看到沈周书架上的一本古书,随即用手指着,吃惊地说是自己家的,并指出书中某页的特征。翻开一看,果然!沈周当场将书免费奉还,虽然此书是他花高价从别人手中购得。对于卖书人究竟是谁,沈周坚持“隐恶扬善”的原则,三缄其口。

因经办人统计失误,沈周的名字被写到了画工的花名册里。他正在家里宴请宾客,突然闯入一群衙役,命他立即前往苏州太守府,因为旧衙正在修整,墙上彩漆残破剥落,需要画工重新绘画。家人和朋友认为这是“贱役”,以沈周的古稀年龄和威望,应该减免。

沈周却说:你们不要吵嚷,不要吓到我的老母亲,我收拾东西,马上去画。至于服役,是人人都要参与的正常工作,哪里低贱了呢?

为避免惊动朋友为他出头打抱不平,他特意住在了名叫“草庵”的僻静小庙里。住持是位高僧,沈周白天上班服役,晚上与他谈佛论经,为他写诗作画,寂寞的草庵后来因此而扬名。

当时的太守曹凤,正直廉明,政绩卓著,深得百姓爱戴。他是河南人,忙于公务,并不知道那个早出晚归、登高爬梯、认认真真画壁的老人,就是朝野敬仰的隐士沈周。直到一年以后,晋京朝觐,位高权重的朝廷大员们问他:“沈先生无恙乎?”他大惊。回来后立即到沈周家里负荆请罪,沈周一笑置之,两人举杯,尽欢而散。

随着他诗、书、画名气的远播,他题名为“有竹居”的家,越来越热闹。江南水乡,河网密布,河边柳荫下,泊满了大小船只,随和好客的沈周,不愿意使人难堪或者失望,凡是来索字画的,哪怕贩夫走卒,哪怕仅以一条毛巾为酬礼,他也答应。一些专门造假的人见他并不深究伪作,胆子更大,索性把假画拿来,请沈周亲自题诗落款。

朋友们愤愤不平,他却认为:“吾诗画易事,而有微助于彼,吾何足靳也?”意思是:对于我来说,写诗作画都是很容易的事情,而那些造假画的人,可能需要卖几个钱救穷救急,我这么做,不过希望对他们有小小帮助而已。

至于种种天灾人祸:大雨滂沱时黎民望天哀嚎,洪水袭来死伤无数,西山饿虎吃人官府应对不力,捐税逼迫下贫苦乡邻流离失所……他敏锐的眼睛时时刻刻关注民生,将自己的忧世忧民,诉诸诗歌绘画,或直接记录在他那内容极为广博的纪闻中,以自己的方式为百姓发声,也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史料。

艺术上的成就,从来都不会无缘无故。苏东坡落魄黄州,背倚巨崖,面对长江,悲愤郁积,内外因缘的共同成就,“大江东去”的千古绝唱方才横空出世。相比苏东坡的坎坷代价,沈周为了专心追求艺术而做出的让步,已经微不足道了。

这是祖辈父辈书香家教的熏陶,更是天性使然。许多人一生苦苦修行,仍旧不能明心见性,沈周却似乎天然具足,悲天悯人的情怀,般若菩提的智慧,使得他一生不为琐屑烦恼,不为俗事牵绊,外人眼里的得失计较,于他,不过画檐蛛网,即使粘衣,拂之即可,有什么值得纠结的呢?文徵明称他为飘然世外的“神仙中人”,不虚也!

这是真正的智者。算盘打得噼啪响、唯恐吃亏的所谓聪明人,往往是因小失大的蠢货,多少人的一辈子,就这样在沾沾自喜的算计里虚度了,轻如柳絮的个体价值,落在历史的长河里,连水花都不会溅起一朵。

网络时代,快餐作品如烟花般迅捷而绚烂,一个跟着一个,在夜空呼啸着炸开,让人目眩神迷应接不暇,滴溜滑的阅读体验,仿佛刀尖上抹油,在读者的痒痒肉上轻轻划过,刺激,微痛,过瘾,却不入骨。大浪淘沙,此类作品,且不说百年十年,一年后还能被人记住的,能有几个?

这不是文学艺术。文学艺术本身不需要刷存在感,不需要任何证明。它存在,它便成为源泉,它发展、跃动、升腾,便是对作者的最大回报,胜过一切尘世的黄白之物、绶带勋章。

就像沈周以三年心血,画成的赠好友吴宽的《送行山水卷》,长逾五丈,气势宏阔,十日画一山、五日画一水的精思与凝练,足以抗衡他所景仰的王蒙、吴镇、董源、巨然。而画作反过来给予作者的滋养与快乐,是其他任何可以量化的“么子”(苏州话,东西,事物),都无法比拟的。

专心致志于书斋,孜孜矻矻于笔墨,不汲汲于仕途,不营营于富贵,面对一向年光有限身,沈周做出了明智的取舍,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集中起来,最终取得如此高的艺术造诣,留下了大批国宝级书画作品,像山间清澈源泉,滋养无数后人。

除了“明四家”中三位弟子,沈周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团结了一大批文人雅客,诗词唱和,丹青绘画,叠石,种花,悠游于山间水涯——明代陈继儒在《小窗幽记》称作“吴趣”的生活姿态,被他们追寻与发扬,并一代代流传至今。

苏州自古就是历史文化名城,小巷深处,无数操着吴侬软语的市井子民,于柴米油盐处寻“吴趣”,自得其乐地享受着文化的生活。江山代有才人出,类似沈周的大师们,举重若轻地创造着生活的文化,引领着崇文重教的时代风尚,所谓文脉,即是这样一代代传递,绵绵不绝,并在寻常百姓家蔚然成风。

走过那座小石桥,静水深流,阳光炽烈,两三个男子在钓鱼,四五个孩童在追逐嬉戏。成群的蜻蜓无声地扇动鲜红的、浅金的或者黑色的翅膀,半透明的鳞光倏忽闪烁。草在结籽,绵软的风在摇动它们的叶子。不远处即是农家鱼塘,水平如镜,倒映着粉墙黛瓦的村庄。四下里一派安详。

依稀看到宽袍布履的老人,眉目蔼然,从有竹居里踱出,立在小石桥堍,看看素朴而静谧的小园子,微笑,颔首,说:“此处甚好”。

想到一句老话: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

诚哉斯言!

一座小石桥,连接墓园与村庄。沐沐周拍摄
钓鱼,安闲静谧的时光。沐沐周拍摄
沈周墓园及墓碑。沐沐周拍摄

相关文章

  • 走过那座小石桥

    如果不是甬道尽头那块灰白色的石碑,如果不是石碑上“启南处士”几个红色大字,走过那座小石桥,你永远不会想到,桥堍下的...

  • 那座窄窄的小石桥

    我们县城和沂北乡,虽说不远,但隔了一条大河,河道不算宽,五十米左右,河面上有座小石桥,宽度很窄,仅有两米来宽,...

  • 站在桥上等候

    在你我相遇的那座小石桥等候, 秋雨淋湿了小石桥的温柔, 微风带雨把石桥边的小树摇动, 却无法带走你心中更多的哀愁。...

  • 想要的东西,在想要时得到刚刚好

    1. 水泥铺的人行道,在雨水和泥土的斑驳下,微微发黄,好似这个小城市,透着落后却安然的气息。走过那座石桥,石桥下的...

  • 童年的回忆–石桥

    村后的那条小河给我的童年带来了许多美好的回忆,特别是记忆中的那座小石桥。 说是石桥,其实就是...

  • 难忘故乡桥

    难忘故乡桥 记忆中的石桥铺,是难以忘怀的。 那座简易的石桥,更是久久地...

  • 婷婷立

    这里的山河依旧 走过那座石桥 仍然还在等候 也许晴天也许下雨 时光在弹指间远走 你去了又来 仿佛从没有离开 不说再...

  • 英雄心里有块疤

    吴港村有一座很古老的小石桥,吴贵平就住在离小石桥不远的地方。这天,他正望着小石桥在发呆,突然看见一大群人朝他家走过...

  • 阿紫:今生无缘相爱,那就同赴黄泉以待来生

    01 那个夜晚,那座青石桥,一段悲壮的感情写下了结局。 阿朱如花的笑靥正在青石桥旁小镜湖边渐渐凋零,乔峰在滂沱的夜...

  • 枫桥夜泊

    什么时候才会忘记那座融入唐诗篇页里的石桥,那座让人魂萦梦系的石桥。在特意选定的一个秋天的下午,我怀着古典的心情,来...

网友评论

  • 北国的流浪猫:写的好👏👏多交流
    沐沐周: @橘子味的喵 谢谢欣赏
  • 柚稚妈妈:厉害!👍👍👍
    沐沐周: @柚稚妈妈 谢谢欣赏
  • 岁月之平凡:想点无数红心,无奈只一颗😍😍
    岁月之平凡: 早上好!沐沐,葸你早日签约😄🍻🍻
    沐沐周:有虫虫的一颗红心,就足够了,谢谢!
    继续努力写文章,定不辜负虫虫的这颗心!
  • 断鹂:晋京觐见,

    断鹂:@沐沐周 :smile:
    沐沐周:觐见,感觉上缺了个宾语。我修改成了:晋京朝觐。朝觐,类似专有名词,可以单独使用
  • 逆行的水星:月亮转动它齿轮般的梦
    最大的星星借着你的双眼温暖着我
    我要风中的松树
    用他丝绒般的叶子唱你的名字
    沐沐周:@逆行的水星 邻居嫌栀子花太密,剪掉不少枝叶扔门口。我捡回家插瓶。叶如绿蜡,花白胜雪,香气幽浮一室。不期然的小确幸,让我暗自欢喜。

    有人弃你如敝履,有人将你捧在手心珍惜。

    ‘’月亮转动它梦的圆盘,
    最大的那些星星借你的眼睛望着我。
    而因为我爱你,
    风中的松树,
    要用它们的针叶歌唱你的名字。‘’

    今天没有制作晚安卡,借聂鲁达的诗,和自己的碎碎念,祝大家晚安
    沐沐周: @逆行的水星 聂鲁达的诗,这四句我也非常喜欢,昨晚还分享到另一个群里呢
  • 西江月儿:外人眼里的得失计较,于他,不过画檐蛛网,即使粘衣,拂之即可,有什么值得纠结的呢👏👏👏
    沐沐周:嗯,这句话也是我很得意很喜欢的一句
  • caoxia:忠厚传家远,诗书记世长!
    沐沐周: @caoxia 嗯,写到最后,这句话自己就跳出来了
  • 无色生香:我读文慢,又错过许多………
    沐沐周: @无色生香 好开心,这几句,的确是我的肺腑之言,我自己又得意又喜欢
    无色生香: @沐沐周 嗯嗯,看着就知下了功夫的👍👍👍 网络时代,快餐作品如烟花般迅捷而绚烂,一个跟着一个,在夜空呼啸着炸开,让人目眩神迷应接不暇,滴溜滑的阅读体验,仿佛刀尖上抹油,在读者的痒痒肉上轻轻划过,刺激,微痛,过瘾,却不入骨~~太确切了👍👍👍
    沐沐周: @无色生香 不着急,这篇文章写得好苦好慢,足足一个星期才定稿,你慢慢看
  • 断鹂:《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仿董巨山水图》、《烟江叠嶂图》

    《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仿董巨山水图》《烟江叠嶂图》
    断鹂:@沐沐周 :smile::smile::smile:现学现卖,不然哪儿敢班门弄斧!
    沐沐周: @断鹂于细微处见精神。再赞👍断鹂老师!马上改。
  • 晴鹤1:文笔如此清正端方,几欲叹为观止。
    沐沐周: @晴鹤碧霄 清正端方,这四个字太好了,喜欢!喜欢!
  • 青简书:吴侬软语,灵秀多变。好文章。
    青简书: @沐沐周 关注你了。继续~
    沐沐周: @青简书 被夸得好开心哦😄
  • 子皿悠悠:这样的文章不好写,相信你越来越棒👍👍👍
    沐沐周: @子皿悠悠 写得好辛苦啊。
    那些写着玩的,下笔轻松,这一篇……唉,累得半死。算是明白了古人说的,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我没有胡须捻,头发揪掉不少
    子皿悠悠: @沐沐周 你好棒!👍👍👍写作就应该像你这样才能出精品!
    沐沐周: @子皿悠悠 光查史料就是三天,连写带改又三天
  • 爱瑋儿:写人物真是要收集很多资料,也是真的涨知识
    沐沐周: @爱瑋儿 是,单单查史料就是三天,几本书翻得封面都快掉下来了
  • 尘间红叶:典故逸事如述家珍
    沐沐周: @尘间红叶 写历史散文,首先需要查史料,搜集十多个故事,最终定稿用了这几个
  • 琦灵:我对文中的好词好句做了笔记👍
    琦灵: @沐沐周 是一些优美而我较陌生的词句😊
    沐沐周: @琦灵 真的?是哪些?有些句子我的确反复推敲了很久
  • 琦灵:以前关注过姐姐的,今日点赞,又提示是否关注,不知为何?
    沐沐周: @琦灵 谢谢长久以来的关注和支持
    沐沐周: @琦灵 不知道,没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可能系统有瑕疵?
  • 文心剑胆:沐沐周,沈周。巧合了😄😄😄。
    沐沐周: @文心剑胆 是的,真是巧了
  • 孟小满:自荐专题看到你了,真棒👍
    沐沐周: @孟小满 是,顺利过关,非常开心
  • f951909d4cc8:阳澄荷翠莲正红,好文章啊!拜读了。
    沐沐周: @Davy_e579 欢迎你,阳澄湖一年四季风景如画
  • 63047b8819d8:沐沐精心搜集材料,宽袍布履,眉目蔼然,宽厚长者,踱至桥头,形神具备,仿佛沈周立于眼前。
    沐沐周: @船行江心 好眼光,这一段自己感觉确实很满意
  • 虞七七:真是好去处啊,心神皆静🙏🙏
    沐沐周: @陌上红裙:一起来
    沐沐周: @虞七七 来来来,就在苏州阳澄湖畔
    陌上红裙: @虞七七 带上我!
  • 云水居:神仙中人
    沐沐周: @云水居 文征明的赞誉,千真万确,沈周在艺术上的成就,离不开他人格魅力的支撑
  • 樽前邀月:学习受教了😄
    沐沐周: @樽前邀月 谢谢夸奖。
    写作的过程,搜集史料,欣赏沈周的诗书画,也是一次很好的学习过程
  • AAAAA红树林:拜读
    沐沐周: @Wo一直在路上 谢谢😊
  • 云中飘舞:美女真是很博学,文采真好👍👍👍
    云中飘舞: @沐沐周 你总是那么谦虚👍早🌻
    沐沐周: @云中飘舞 过奖了!
    下了些笨功夫,搜集了一大堆史料,再反反复复推敲修改。
  • 断鹂:都能打开
    沐沐周: @断鹂 那就好
  • 云中荷风:此处的确甚好
    沐沐周: @云中荷风 哈哈😄好开心被你发现这句话。
    前面都是用笨功夫苦功夫写出来的,结尾才发挥所长,自由联想,比较放松
  • 云中荷风:此处的确甚好
    沐沐周: @云中荷风 👍😀
  • haonanxiang:“草在结籽,绵软的风在摇动它们的叶子。”🍀
    沐沐周: @晓荷听风 脱口而出都是诗 机智
    沐沐周: @林观寒 嘘,轻点,别被他们发现了。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古人可以借鉴化用,想顾城应该没有意见
    春天的麦笛:我在点赞,沐沐周在写字,火热的夏在扇动它的轮子。
  • A寒秋:博学多才!👍
    沐沐周: @A寒秋 谬赞了。
    下了些笨功夫苦功夫。

本文标题:走过那座小石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qou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