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开会,突然有了一些想法。
信息、知识、观念这些概念一直是边界不清晰的,尽管日常使用的时候大家都能明白,但是在分析问题的时候就完全无法作为基本概念使用了。
所以,为了能使得讨论的问题更加容易理解,我们需要重新定义这些概念,把它们的内涵尽量缩小到一定的边界范围内。
我们先来看价值这个概念,我将价值定义为对人类有利,对个人而言,所谓价值就是对个人有利。因此,价值判断就是针对人类利益或个体利益而言的,符合主体利益的就是好的、对的、善的……
再来看客观和主观两个概念,我的定义是不存在价值判断的就是客观,否则就是主观。因为价值判断是基于利益的,因此,当某一个体的利益会与其他个体的利益相冲突时,将导致个体的价值判断不一致;而当人类的利益与其他生命体的利益相冲突时,所谓价值判断也只是站在了人类利益的立场上而已。
信息,我将之定义为宇宙中一切事物状态的表达,这个表达可以被人类定义、认识,但它几乎是无穷的,因而不能全部被人类所认知,人类所认识的信息是不完美的。
信息可以分为客观信息和主观信息两种。根据主客观的定义,不涉及价值判断的信息都属于客观信息,反之则属于主观信息。主观信息都带有价值偏见。
比如,我学习到凌晨1点钟,这是客观表述;我临时抱佛脚到凌晨1点钏,或者我刻苦钻研到凌晨1点钟,这是主观表述,带有价值判断。主观信息可以通过表述方式(用词、语气、表情等)、信息解读、信息歪曲,以及对表述信息的筛选等来表达自己的价值判断。
客观信息从人类认识的角度,可以分为被证实的信息、未经证实的信息和虚假信息(即已被证否的信息),未经证实的信息也包括被部分证实的信息,我们所掌握的大量信息都属于这一类,对于这一类信息我们可以选择相信、怀疑或拒绝。
规律,我将之定义为宇宙中任一事物从一个状态到另一个状态变化的认识,这种变化可能是决定性的,是唯一的,也有可能是不确定的,是随机的。很多时候,我们所认为的不确定只是我们并不掌握足够的信息。
规律也可以分为客观规律和主观规律两种。客观规律,即不以价值判断为基础的规律,可以理解为知识,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狭义上的理解);主观规律则是以价值判断为基础的规律。
客观规律比较好理解,但是它和客观信息一样,从人类的认识角度也包括已证实的知识、未经证实的知识和虚假知识。
主观规律理解上相对复杂一些,可以简单理解为观念,尤其是道德观念,即我们应该如何做,言下的意思是,如果我们这么做,则会出现好的(有利的)或不好的(不利的)结果,即一种状态会导致另一种状态。
如此,我将传统意义上的信息做了分解,主要是分成了两类:即信息和规律,前者指状态,后者指不同状态的变化。根据是否存在价值判断,把这两类又分为主客观两种,信息分为客观信息(或者简称信息)和主观信息(或者简称认知);规律分为客观规律(或简称为知识)和主观规律(或简称为观念)。
认知是对客观信息的主观解读,观念则是人类根据自身利益的创造。人类通过概念体系来认识客观信息和知识,人类的认识可以接近真实,却很有可能无法达到真实。这是人类认识的局限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