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在行动派争取到张德芬的论坛分享名额,今天一早就出门了,在地铁上翻看幼儿园老师发的每日推送,发现好多天没有点开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以及他的学习内容,不禁自责起来,我天天都在干嘛?都没有关注过孩子的成长过程,该做的都没有用心去做。突然萌生一个想法,坚持每天记录我和孩子相处的时光,包括交流、对话、活动、心理等。
上完课一回来,芃芃就跟我说,“妈妈,你看,我的这个伤疤好了,你看”。我问“是你抠掉了吗”,“没有,它自己掉的”。“真棒,还是要等它长出新皮肤吧”。“好”。接下来一直在跟我反复强调是不是好了等话语。
孩子的心思很简单,伤口不疼了就跟没事一样,对于破相不破相完全没有概念,该怎么玩就怎么玩,简单快乐。反而是我们大人一直担心会留下疤痕、破相什么的,焦虑而紧张,大人的情绪会传给孩子,孩子当然多少可以觉察到,长期下去就会慢慢形成某种片面的认知,所以大人的情绪、甚至价值观就在这些日常事务上传递给孩子,而应该引起注意。
晚上泡脚时让我给他讲绘本,不反感看书,这是一件让我很欣慰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