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送完孩子去书店逛了逛,难得的安静与心静。买了两本专业书,结账时无意间看到架子上的一本《读者》,顺手也买了。
晚上吃完饭,孩子们吃惊地看着我:妈妈,你今天买的什么书呀,看的这么专心?孩子的一句话也让我开始反思:每天督促孩子要看书,可是我却一天到晚抱着手机。上一次看读者应该是在自己上高中的时候。
那时候真的很忙很累,可是每月的读者一起不落,就像是我的精神食粮一样。每次拿到手总是要挤出吃饭睡觉的时间把它看完一遍,然后抽空再把自己喜欢的再次慢慢品读。这样的迷一着就是三年。直到上了大学,又开始有了大把的时间,却几乎没再看过了,偶尔翻一下也是同学拿来的,仅仅是翻一下。
所以,自己也觉得很奇怪:有时候我们明明很忙很累,却可以抽时间挤时间地去做更多的事情。而当我们真的有了空余的时间闲适的心情时,反倒觉得做什么都没时间了?

这样看来,问题并不是出在有没有时间,那就只能是自己愿不愿去做。忙的时候我们对自己的预期值会降低,因为知道后面还有很多事情等在我们去做,所以会不自觉地把想到的事情直接做了,不后置。而当我们有时间时,我们自然会觉得反正自己有大把时间,这会不做一会做也不影响什么,反正我确定我可以完成。可就是这样盲目地自信,总是让我们自己打脸:忘了那会直接做了就好了,看又给耽误了。说到底就是拖延,当我们认为拖延成本高时,我们会直接去做,当我们认为拖延成本低时,就会不自觉地选择拖延。而两者的结果却是效率高的人效率越来越高。效率低的人越拖越慢。
而我现在就属于后者,在家待产,有大把的时间可以看书,可以学习,却总是上午推下午,下午推明天。那么怎么解决自己的这种低效又内耗的行为呢?想到就去做!正是因为我现在有时间,想到什么我立马就可以去做,不需要去找时间去挤时间,所以我立马就可以做,我的劣势秒转优势。做完后内心不纠结,而是小小的成就感:时间被高效利用,我是不是还可以做其他的事情呢?看似小小的一个想到就去做,却是能带动我们后续行动力的大大火车头!
就如同我想到这篇文章,不到接娃的时候,我立马就开始动笔,现在什么也没有耽误,我已经完成了今天的写作任务,在写作的过程中更是理清了自己的思路。更明确了下午的计划,这样下午就不会躺在床上无所事事了,是不是一举多得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