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跟朋友去云南民族村玩,在景区内的一家手工艺品店买了一把绿檀木梳子和一只绿檀木书签。
店内只有雕刻木画的手艺人陈女士,我们进店时,她正在雕刻一幅作品,那全神贯注的神情打动了我。
我对绿檀的价格没有概念,只觉得那把梳子与谭木匠的同款没什么差别,除了梳子上有无logo以外。
虽然印象中,景区的东西可以议价,但我想都没有想议价的事。不知道为什么,对于匠人,我天然有一种尊重的感觉,即便他们也卖产品,但我却认为他们与商人有本质的区别。
买到了喜欢的物件,回程路上,心情像花儿一样。一路上,和朋友坐在汽车后排聊各种话题,不亦乐乎。
回到家,朋友的男朋友灰太牛(我们在景区玩时,他在车内休息)问我俩都买了啥,我很开心地把战利品拿出来显摆。
他问,多少钱?我要他猜,结果,他接过书签后,笑说:“两块钱。”我跟朋友俩人相视一眼,哭笑不得。得知真实价格后,他坏笑:“景区的东西就是卖给你们这些小姑娘的,不赚你们的钱赚谁的钱呢。”
我说:“我是为情怀买单了。”
“你那是幻想。”灰太牛说。
我和朋友再次对视一眼,又一次笑哭。
朋友笑:“你别和他讲,他跟我们不在一个境界。”
然后,三个人一阵哈哈哈哈就过去了。
回到房间,我在想,我们在做营销时,总会用到“价格锚点”的思维。
为了让顾客感到物超所值,我们会先向读者介绍另一款价格很高的产品,在读者心里下一个关于该类产品价格的锚,接着介绍价格稍低的目标产品,让读者产生后一种产品很便宜的感觉,进而毫无心理障碍地下单。
由价格锚点,我想到了价值锚点。
对同一件物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知,因而对它的价值判定也会不一样。同样的,对同一件事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价值判定,其间的区别来自每个人的价值观。
我们用自己的价值锚点去衡量一件事物,因为价值锚点不一样,所以同一件事物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也会完全不同。
举个例子,有人觉得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源于自己的努力,而有人却觉得离不开环境和机遇,那么,他们对这个世界和他人的感恩程度就很不一样。
我们常常会情不自禁地指责他人没有感恩之心,或是没有良好素质,其实都不太必要,毕竟,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价值锚点。有人觉得不害人就是一名好人,有人觉得凡事利他才能称为好人。
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相通的。明白了一个道理,迁移到另外的场景或领域,就能变得豁达。
成长星日更21天训练营第11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