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原创精选读书
不散的宴席(海:1)

不散的宴席(海:1)

作者: 大耳朵涂涂 | 来源:发表于2017-06-22 14:28 被阅读26次

1921年秋天,在河水的声音与妻子之间,海明威选择了他的第一位妻子哈德莉。

这一年,海明威22岁,与妻子在巴黎无忧无虑地生活。他在寒冷的旅馆里写作,在蓝色的笔记本上删改,也在妻子送给他的克洛牌打字机上彻夜敲打。

这种确定感让他觉得快乐,也许他性格中从未缺失这点。

1956年11月,57岁的海明威有生之年最后一次来到巴黎。他重返故地,带着诺贝尔文学奖的荣誉,也带着高血压、肝脏损害和动脉硬化。在失而复得的行李箱中,他兴奋地目睹了自己度过的巴黎时光,这又如何不是一种确定感呢?

《不固定的盛节》是海明威有生之年写成并经他亲自修改的最后一部作品。他回忆了自己年轻时带着新婚妻子刚到巴黎度过的那段时光,类似于叶芝的《自传》。这是一种与“他人”的共在,当时“世界上最有趣的那些人”都住在巴黎。

海明威的传记作者卡罗斯•贝克也会面临着这样一种棘手的难题——如何把握这种巴黎、华盛顿、西班牙、米兰的共在?如何把握这一经历对于经历者的含义?这种关于回忆的写作,能够捕捉到什么呢?它像捕蝶网一样在生活中挥来挥去,当它迎着一只帝王蝶飞行的方向运动时,便会收获生命中的一瞥。

巴黎对于旧地重返的人,美在何处呢?

“盛”是一种情绪盈满的状态。比如,菜品的丰盛、宾客的丰盛、经历的丰盛、视觉、听觉的丰盛。与他人共在,并强烈地感知到自己与周围的维系,作为空间一物,共享生命的盛宴。某种意义上,共在是一种时代感。

当年的莎士比亚图书公司

于是,在与“他人”的共在之中,我们看不到贫瘠之处。读《不固定的盛节》时,你会问巴黎或海明威的固定与贫瘠之处在哪里呢?那是他竭力逃避的阴影吗?

你找到了写作的确定感,也就找到了属于你的真实。愤怒、不安或者悲伤,都会一跃而起,成为一种情绪之外的真实。

巴黎的这点光亮是苦闷之外的。它意味着绵延不绝,变动不居,又不属于流逝的行列,那些宾客写作、聊天、喝咖啡,永远不会起身离去。

如果它在你22岁那年降临,那么它也会在你57岁时的笔记本上留下痕迹。

相关文章

  • 不散的宴席(海:1)

    1921年秋天,在河水的声音与妻子之间,海明威选择了他的第一位妻子哈德莉。 这一年,海明威22岁,与妻子在巴黎无忧...

  • 不散的宴席

    青春就像一次旅行,可能旅行会有很多次,去的地方也会是同一个,哪怕身边站着的人也是同一个,但每一次的感觉都只...

  • 不散的宴席

    记得很早以前看过一个电影,连人物都模糊不清了,却始终记得里面有一句台词说最后离开的人最伤感。 我是一个特别害怕离别...

  • 不散的宴席

    分别的日子屈指可数,藏不住的眼泪还是不由得落下来,近三年的时光里在一起哭过、笑过、闹过、抱怨过、任性过……从...

  • 不散的宴席

    天下有没有不散的宴席? 小学的时候看《快乐家家车》,里面有三个小伙伴,住在一辆房车里,每天经历各种有意思的事儿。那...

  • 不散的宴席

    假如你觉得生活过得很轻松,那一定是有人在替你遮风挡雨,可能是你的父母,可能是兄弟姐妹,可能是爱人,可能是好友。我们...

  • 不散的宴席

    分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班级:21经济1 姓名:杨天骄 在我们的愉快时光中,我们中讲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天下没有不...

  • 不散的宴席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谬矣。 这验证了事无绝对啊。 我们单位所在这个区域的人们喜爱各种各样的“随份子”,热衷于举办...

  • 2020年10月21日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天下没有不散的聚会。指团聚是相对的,终究要分离的。同“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天下无不散宴席”。 出处:明·冯梦龙...

  • 无标题文章

    天下无不散之宴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散的宴席(海: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rrf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