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学做鞋(二)
过了几日,鞋底干透了,二妈说:“现在可以纳鞋底了”。
二妈一边整理针线笸箩,一边说:“纳鞋底主要用针锥子、麻绳子。锥子现成有,麻绳需要拧。
那个年代拧麻绳用的那个工具叫“纺线锤”又叫“拨浪锤”,利用旋转原理,将松散的线麻缠转成麻绳,做好的麻绳大都用来纳鞋底,或穿盖帘,再就是捆扎什么,结实得很。

只见二妈盘腿坐在炕沿边上,身体前倾,手拿纺线锤,头上搭着麻线条。先将麻线条缠在铁钩上,一手提着钩上的麻线条,一手向外拨拉一下,纺线锤便旋转起来,接着两手在上面不停地捋线、捻线,绳也不停地拉长,待线到一定长度时,就缠到纺线锤上,然后再转、再捻……
二妈对腊爨说:“纺线锤操作看似简单,要求却不低,既要让它旋转时间长,上下还必须垂直,否则麻绳就会松紧、粗细不一。”
直到成了一圈圈线锭子,再将线锭子“回”下来,缠在左手掌上,然后将线对折,线头固定在铁杆上,将纺线锤向内拨拉一下,这样两股绳就形成了一股麻绳。
二妈让腊爨也试试,她学着二妈的样子,左手提着钩上的麻线条,右手向外拨拉一下,纺线锤便旋转起来。一次、两次,慢慢有模有样的拧开绳子。
二妈还给她讲:“拧麻绳的经验,拧单股是要向外方向拨拉纺锤,合股的时候,一定要反方向拨拉,才能成一股。另外,在拧一股麻绳时,要掌握好力度,这样才能紧致,否则,就是松垮垮的,这样纳鞋底是不行的。”
二妈继续说:“麻绳一定要粗细匀称,才能在纳的时候省力,因为锥针钻的眼子差不多是一样大的,麻绳粗了,不容易穿过,进退都难。”
麻绳拧好了,二妈就开始教腊爨学纳鞋底。
纳鞋底不是轻松的手工活,毕竟是密密麻麻一针一线,尤其是男人的鞋底厚,可用专门用于固定鞋底的夹板。
夹板由两块各约1米长木板,像人双手合十状,固定在底部的一块木板上,操作时双脚踩住底部夹板两侧,两掌间则是固定鞋底的位置,在两块木板的中间,安了一根木棍,往下面的槽子压,可以将鞋底固定住,这样无论是用锥针钻孔,还是纳线,省力不少。用夹板纳鞋底,快是快了,唯一的不足就是携带不方便。
二妈告诉腊爨:“纳鞋底针法也有讲究,先在边上沿轮廓纳上两圈,中间则一行行错落开针脚,前脚掌和脚后跟部位要纳的密些,足弓部位则稀一些。”
二妈每纳一针,都会拿针往头发里划一下,腊爨好奇地问其缘由,二妈解释头发上有油脂,可以让针更滑溜些,这样扎鞋底时就省力些。
二妈笑着继续说:“有时麻绳拧的粗细不均匀,不容易从鞋底拉过,遇到这种情况,给麻绳上涂一点儿黄蜡,就容易穿过了。黄蜡,就是从蜂箱里提炼出来的,它起到了润滑的作用,使生涩的麻绳变得光滑起来。”
二妈纳了一半鞋底,让腊爨也试试。腊爨初纳了两行,针脚不均匀。
二妈说:“不要紧,你用指甲划一道印,行行就端正了。”腊爨按照二妈的办法,三行、四行就好多了。
二妈看了看腊爨纳的鞋底,说:“纳鞋底要用力均匀,针脚整齐、横成排、竖成列。针要用力,绳子要拽紧;针脚一要排均匀,二要紧密,不能稀稀落落,那样鞋底子不结实,几天就磨坏。”腊爨依照二妈传授的方法,小心翼翼地又纳了十来针,二妈连声夸赞腊爨纳鞋底像那么回事了。
纳到后来,因为初次纳鞋底,有些针角歪歪斜斜,大小不一,越看越难看。二妈鼓励腊爨:“一回生,二回熟,三回能生巧。这是给你爸做的鞋,你爸穿上女子纳的鞋底那得多自豪!”
腊爨听后一阵开心,更认真纳起鞋底来。两天时间,鞋底终于纳好了,中间自然也少不了二妈几次三番的修整和定型。
二妈说:“手快的人,一天能纳完一双鞋呢。慢慢来,你将来肯定能做到。”
二妈拿着纳好的鞋底,走到门口的碌碡上,垫上干净的围裙,用棒槌把鞋底锤平整,为绱鞋做好准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