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想把这个题材写成“我与简书的故事”参加征文,想想还是算了——我这种只会吐槽的人不适合做这么合群的事。写这篇也只是想谈谈最近在简书接触新手的一些感触。
最近关注的好些新人都很年轻,多是在校大学生甚至中学生。他们正处于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有着惊人的想象力、丰富的梦境、敏感的思绪、灵动的文字,无论哪样让我钦羡不已。看到这么多有才的作者,不禁感叹后生可畏,结果一不小心就耗完了能量——因为他们都没多少关注度,我也就尽可能给点鼓励并顺带收获几个互粉(不小心暴露真实目的了)。
倒不是以前辈自居,毕竟我也刚来两个多月而已。看到这些年轻人,自己心里没压力是不可能的。他们同样热爱写作满怀梦想,同样灵感充沛文思泉涌,在简书开始的年龄也早得多,说不定我这前浪还没泛起来就会被拍死在沙滩上。年轻人或许缺少将这些脑洞和意境加工为完整的文学作品的技巧,但也可能是忙于学业,没有时间精力在这方面深耕——每次见到这种情况我都会好心提醒一下,希望他们珍惜宝贵的才华,在作品提炼方面稍加注意——可即便如此,他们的天赋和直觉所发出的光芒仍难以掩盖。
年轻人成长在一个信息极大丰富的时代,因此比同龄时的我有更多的想法感触也不奇怪。我见过在简书写游戏文和玛丽苏的初中生,甚至结识了一位写科幻的小学生,作品中都是“中子星”、“黑洞”、“量子机甲”、“概率云”等名词——小小年纪就接触天文和量子力学,真让我自叹不如。当然这些孩子的写作灵感大都来自游戏、动漫等二次元流行元素,同人也比较多。等他们年龄渐长,接触了真正的文学后会有怎样的表现呢?真心令人期待。
不过我也发现很多认真写的人来简书只是想发表作品,而不愿与人交流——这我完全能理解,因为我当初就是这么想的。心怀作家梦的写手大都“自命不凡”,并不是为了学习交流,而是为了一鸣惊人才屈尊简书的。因此既不关注他人也不互动,结果只能苦于没有关注和理解。
理想很饱满,现实很骨感。简书并不是一个白白提供发表渠道的公益平台,核心机制仍是社交向的,因此鼓励互动惩罚沉默。何况大家多是免费用户,要想不被付费用户们的流量淹没,就不得不在互动方面多加注意。有位简友曾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不买会员,就算卡夫卡来简书也照样出不了头——要是卡夫卡还不喜欢互动的话,这话绝对是真的——写得再好,你的作品没有推荐就根本没人能看到。
不妨简单算笔账:我加入简书时用户将近1700万,现在说不定有两千万了。假如人均拥文20篇,那么简书的文章总数就有四亿;而日更用户哪怕只有十分之一,每天就会新增两百万文章,当然其他用户也会时常发文,每天同算两百万好了——在总量四亿,日增四百万的文章数量中,你的作品如何才能出头?更不用说这还是保守估算,而眼下这个数据仍在不断膨胀。从概率上说,你的作品不被淹没就跟中彩票一样同属奇迹的范畴——如果你不参与互动的话。
当然互动收获的可不只是推荐量。在简书待久了就会发现一鸣惊人的想法有点可笑——在这里和你一样有才,甚至比你更有才的人比比皆是。他们都跟你想法类似,还比你更努力,即便如此也未必能出头,凭什么轮到你呢?如果关注少又不主动交流,为什么别人就会来看你的作品,和你互动呢?当然这个发现本身就是巨大的收获,可以让新人们从不愿交流的“自命清高”中走出来,转而以交流学习为目的,真心实意地去阅读、关注、评论、点赞,并且还有助于开拓眼界发现灵感,所收获的点滴成长绝对不会让你的互动努力白费。
可另一方面,只以流量为目的的互赞并不鼓励。平台也好,认真的作者也好,都希望大家的每一个赞是出于真心的赞美,而不仅仅是交易。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比起赞数更想见到评论。因此不要吝惜你的意见,对文章有什么想法就大方地给作者留言吧!当然点赞评论一起上就更好了!
简书也和其它平台一样,用户是需要经营自己的。作为新人,如果你的关注都没破三位数,又如何能获得大量粉丝和推荐呢?更不用说和付费用户甚至抱大腿用户们同台竞争了。所以首先从这里开始,只要见到好文就关注下作者吧!不用说,本文的作者也一样是值得关注的对象——无论何时我都欢迎大家的评论和互动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