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程彦暄
因为入学录取审批表上出生年份被写错,郑州郭女士落户买房的计划一直未能如愿。为了开一份情况说明,从今年6月份起,她在河南省招生考试宣传服务大厅和河南经贸职业学院之间奔波了十几趟,双方均说不归自己管。更奇葩的是,学校就业招生处一位值班学生请教老师后回复说:手写的审批表查不到,老师说让你自己改一下就行,你给这PS一下,把 “6”变成“2”。
烈日下,当小店老板都在为过往行人、清洁工提供免费饮品时,不知道几位正坐在办公室、服务大厅里吹着空调的领导、办事员是否在为自己的“推诿扯皮”行为感到羞耻和惭愧?当看到孩子们在扶着老爷爷、老奶奶过马路,老人们戴上志愿者袖标和帽子走上街头倡导文明出行时,几位本就身处“服务岗”的领导和办事员又在作何感想?
虽说证明最终开成了,但曲折的过程着实令人愤怒。面对这样的办事员,如果可以,我一定会给最差评;对于这样的办事员,不仅要对其批评教育、扣罚奖金、取消本年度评优评先资格,还要深刻检讨、真心悔过,向群众、向郭女士去诚挚的道歉。
手误,在所难免,并非无法修正的失误,即便严谨如欧阳修这般大家亦有过“追字”的佳话。古人讲:“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对于群众合法、合规、合理、合情的“说明”申请,受理部门本应没有任何借口的去受理和办理,即便却非本部门所管辖,出于“为人民服务”宗旨,也有责任和义务去帮助群众解决问题。
然而面对此等服务,我们不禁要怒问:“凭什么你的一句‘办不了’,就让群众‘跑断腿’?”群众利益无小事,为了服务群众,办事员奔波十几趟,我们赞其爱岗敬业。然而,一句“办不了”,就让群众奔波十几趟,对当官的而言叫“懒政”,对办事员来说便是“渎职”。
换位思考,当自己去申办一项关乎个人利益的业务时,办事员不是“踢皮球”便是被一次次告知“补材料、改材料、换材料”,自己会作何感想,用句不好听的话说:“恐怕早已问候过他十八代祖宗多次了吧!”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群众找到自己的岗位办业务,只要依法合规,便没有任何理由拒绝、推脱,办的了的是职责所在,办不了的也应履行告知方法、协助办理的义务,这才是服务。
回忆一下,父母交办的事办好了没有?亲朋托办的事搞定了没有?领导安排的事完成了没有?根据时间管理法则,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排序,但对于服务工作者而言,只要你身在此岗,就要把群众申办的事放在首位。相信,领导不会反对,父母不会怪罪,亲朋不会责备!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希望别再给媒体“批评报道”的机会,因为媒体的机会多了,你们将不再有机会。能力有大小,态度先端正,我们乐于给积极服务的人更多机会,让他们能力越来越强,服务越来越好,我们乐享这样的“双赢”,更毫不吝啬对他们的赞美、夸奖和表扬,因为好口碑,本就属于这样的服务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