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对照阅读:“吴起劝谏魏武侯”和“孟子见梁惠王”

对照阅读:“吴起劝谏魏武侯”和“孟子见梁惠王”

作者: fordchao | 来源:发表于2018-06-08 21:18 被阅读23次

周威烈王十五年,甲午,前三八七。

魏文侯薨,太子击立,是为武侯。

是年,武侯浮龙门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

“美哉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

对曰:

“在德不在险。
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
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
商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
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
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皆敌国也。”

武侯曰:

“善。”

五十一年后

周显王三十三年,乙酉,前三三六。

邹人孟轲见梁惠王。

王曰:

“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

“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
大夫曰‘何以利吾家’?
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
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
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初,孟子师子思,尝问牧民之道何先。

子思曰:“先利之。”

孟子曰:“君子所以教民,亦仁义而已矣,何必利?”

子思曰:

“仁义固所以利之也。
上不仁则下不得其所,
上不义则下乐为诈也。
此为不利大矣。

《易》曰:‘利者,义之和也。’
又曰:‘利用安身,以崇德也。’
此皆利之大者也。”

司马光曰:

子思、孟子之言,一也。

夫唯仁者为知仁义之利,不仁者不知也。

故孟子对梁王直以仁义而不及利者,所与言之人异故也。

以上材料,综合《资治通鉴》,《孟子》。

另,参考阅读《礼记》“大学”篇:

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

相关文章

  • 对照阅读:“吴起劝谏魏武侯”和“孟子见梁惠王”

    周威烈王十五年,甲午,前三八七。 魏文侯薨,太子击立,是为武侯。 是年,武侯浮龙门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 “美...

  • 46 《寡人之于国也》的现代意义

    《寡人之于国也》的现代意义 文/李丽娟 《寡人之于国也》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魏惠王是魏武侯的太子。魏武侯在位...

  • 第207篇 魏惠王

    【读史日历】(第207篇 魏惠王) 魏惠王(前400年-前319年),魏武侯之子,魏文侯之孙。魏武侯死后,魏罃与公...

  • 何必曰利

    近日,读《孟子见梁惠王》一文,颇有感触。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说...

  • 战国魏国灭国前,自己的都城成了最后的依仗

    在下之前的文章提过。魏国经历了文侯时期的李悝变法,武侯时期吴起的赫赫战功,到了魏惠王继位时,魏国的鼎盛。然后就是东...

  • 孔孟之乡成语典故——不远千里

    成语出处: 语出《孟子·梁惠王上》 原文内容: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

  • 《孟子·梁惠王上》02:三台戏

    《孟子·梁惠王上》02:三台戏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孟子对曰:“贤者而后...

  • [碎语杂记]山河之固不如修德

    周安王一十五年,魏武侯与吴起君臣泛舟黄河,游山玩水。 武侯玩得高兴。回头对吴起赞美魏国的大好河山,山河之固,魏国之...

  • 孟子-梁惠王-02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谒见梁惠王。惠王正站在池塘边上,观赏着那些奔跑飞...

  • 义利之辨学习笔记

    学习【孟子.梁惠王上】之义利之辨。 原文: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照阅读:“吴起劝谏魏武侯”和“孟子见梁惠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shz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