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这是一个网络游戏青年的QQ留言:制药和烹饪在所有回合游戏里都有的是东西,也有好多人纠结于到底应该把制药还是烹饪升到高级?如果你打算长期玩的话,我的建议是制药。因为烹饪虽然没有本钱,但是局限性很大,后期也就酒类能够赚钱,其他烹饪类,基本都是在战斗外吃的。后期PK、帮战、比武,对高品质中药的需求量是很大的!由于本人制药现在只有111级,下面放上我自己做出来的一些高品质药,大家可以看看这些高品质的中药对于一场战斗的作用,当然我也不否定后期特技战的时候酒类的重要性,仅仅是从赚钱多少的角度来说。哈哈。

B 这是一则报道:在医院里,有这样一个医生团队,他们总被当作养生专家、专业吃货、甚至是餐厅厨师。他们常常被要求给出好吃的菜谱,时常被问及如何百吃不胖、延年益寿……他们就是营养医师,专门解决特殊人群的营养问题。他们的日常:从早上八点开始,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营养科方云平主任和其他营养医师就要到各自负责病区进行营养查房。危重、鼻饲、腹泻、呕吐的患者,糖尿病、肾病、痛风、低盐饮食的患者,肠内营养的患者等等都是他们每天服务的对象。他们工作有营养门诊、营养筛查、营养评价、营养会诊、辩证施膳、营养查房、各种形式的宣教、肠内营养治疗、治疗膳食、医院普通膳食等等;每天不仅要解决危重症患者的营养问题,还要帮助慢性病患者控制病情,教会患者如何用健康的生活饮食方式去控制营养指标。虽然管吃喝,但他们不是大厨:很多人并不了解营养医师的工作,对于营养门诊更是一头雾水。在传统印象里,营养医师等同于“高级厨师”,管人吃好喝好而已。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方云平说:“医院的临床营养师既不是卖饭的、也不是卖保健品的,必须是具有医学背景,掌握一定营养知识的专业人员。”耿雪峰是一名营养医师,他主要负责呼吸重症监护科患者的营养治疗。“有时我们在调查患者膳食史时,常常被当作医院食堂的订餐员,弄得我们哭笑不得。”比如围手术期患者常伴随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还有一些危重患者不能正常经口摄入食物,需要鼻饲饮食,这些都是营养医师需要干预的对象。“接到会诊通知后,营养医师会仔细查看患者的住院病历、检验结果和膳食医嘱,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膳食调查和床旁查体,进行营养学相关判断和预判,制订营养目标并进行相应的营养干预。”营养医师刘瑞红说。营养门诊则是为患者提供个性化营养处方,即指导代谢综合征患者、围产期人群(孕妇和乳母)、慢性肾脏疾病、肝病以及胃肠疾病患者,需要制定营养支持方案的患者和一些特殊需求的人群等。“我们通常会告诉患者营养原则,在这个原则下强调哪个不能吃,哪个少吃,哪个适当多吃。”营养治疗究竟有多重要:方云平主任曾经接诊过一位胃癌术后的病人,术后禁食, 身体虚弱,长期用药再加上高龄,营养状况极差,单纯的药物治疗令老人的身体难以承受。方主任详细评估了老人的肠道功能,选择进行留置胃管肠内营养治疗。为了保护老人的胃肠粘膜,增加吸收率,她们认真选取适合老人的肠内营养制剂和营养组件,在药物副反应和胃肠道耐受性之间寻找动态平衡。经过两个月的努力,老人转危为安,管饲营养也逐渐过渡为经口自主进食,最终痊愈出院。“营养不良会降低疾病治疗效果,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方云平主任说。科普宣教、私人定制:“健康宣教也是营养医师的重要工作。患者在住院期间的依从性还是很好的,通过宣教,让患者更多了解饮食对健康的重要,大多数人都很配合。”营养科主任方云平认为,患者在住院期间的依从性最好,干扰也少,另外在医院特定的环境下,看到周围病友更严重的病情,就会对自身的健康更加重视。今年40岁的张女士患有2型糖尿病已有5年,住院期间,每周四糖尿病的营养宣教,她都会到场。“营养医师通过膳食宝塔,把食物的种类和重点详细展现出来,好懂又好记。这里的很多糖尿病病友都由营养医师量身订做营养食谱。”营养医师会根据糖尿病患者的身高、体重、血糖、活动强度等指标,为患者定制饮食,让其在住院期间定时定量进餐。张女士一日三餐都会食用营养医师为其搭配的糖尿病餐,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亲自体验糖尿病饮食,从而学会出院回家以后如何吃饭。

C 一则小药师分享: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这人最大的优点就是谦虚,从不骄傲。可近两年,我不得不佩服我自己,真是太聪明太能干了!这两年发现我的聪明才智,主要体现在厨艺上。在这个方面,我属于大器晚成型。什么意思呢?就是在这最近两年以前,从不乐意做饭,长期高举“宁饿死也不动手”的旗帜。比如,十几年前我参加执业药师考试,临考前请了两天假在家温书,把老公和儿子都寄放出去后,就到超市买了两瓶不同款的辣酱,闭关修炼了两天,辣椒拌饭也就吃了两天。这两年,其实还是谈不上喜欢做饭,只是不得不做,加上已过不惑之年,很享受做饭时独处的心境。结果,就发现了自己实在是有才。举个例子,我第一次炒绿豆芽时,就在豆芽下油锅翻炒片刻后放了醋,炒出来的绿豆芽鲜嫩无比,即使再回锅加热也不会变老,从而受到家人的热捧,以致一连买了几天的绿豆芽来吃。简单低调地介绍我自己,其实是为了引出这几日我极引为自豪的一个菜,就是咸水鸭。两年前我虽不动手做,却一直热衷于吃,想吃什么时,最开始是去超市,然后是上某宝,现在呢,则是先考虑能不能自己做。前几日,突然想吃咸水鸭,上某宝一看,好一点的价格不菲,价格较低的看着很可疑,家人还提出异议,说真空包装的没有新鲜的好吃!那么就自己动手吧!自己做的结果,就是突然冲动地想自己开一家咸水鸭店,让大家争相购买可口卫生的美味同时,我能赚个盆满钵满(这句话足以说明味道有多么正宗!)不废话,秘笈在这里:01我买来鸭腿(注:鸭腿比整鸭好吃,一口一口都是肉),洗净、沥干水分。热锅架起,不加油,而是把盐倒入锅里,加花椒、大茴香翻炒。02盐炒热后,把鸭腿一个个放进去,让热盐裹住鸭腿,并渗入进去。裹好盐的鸭腿置入干净容器,让它静静地腌制一夜,不用管它。03第二天,将鸭腿一个个夹起阴干,这时,再制作卤汁。制作方法很简单在腌制鸭腿时腌出来的液体中,再按个人口味加点盐(当然,健康饮食提倡少放盐),加适量水、葱、姜、料酒等煮开,放凉。凉透后再把鸭腿浸入,最好浸4个小时。之后,再直接把锅放置于火上,大火烧开后,转小火将鸭肉煮烂,以筷子能轻轻插入为度,就可以开动了。你会发现,味道比正宗的还正宗!有个窍门不能不告诉你:咸水鸭冷的比热的好吃,所以鸭肉酥烂后再忍忍,放凉了再吃。说到最后,我还是要谦虚地承认,我在制作咸水鸭前,确实上网查阅了制作方法。但是,第一次就能做得比正宗的还正宗,这本身就是超乎寻常的能力发挥了,你们说是不是?

中华民族中药加工炮制历史悠久,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京帮、川帮、建昌帮、樟树帮等十三大中药帮。建昌帮是我国南方一大药帮,被誉为中华药业的一朵奇葩,至今中药界仍有药不过樟树不齐,药不过建昌不成(灵)之说。建昌帮中药炮制传统技艺可归纳为工具辅料土特、工艺取法烹饪、讲究形色气味、毒性低疗效高。在工具方面,刀刨齐全,特色工具多,切药刀与众不同,具把长、面大、线直、刃深、吃硬、省力、一刀多用及切片斜、薄、大、光等特点,其它铜铁竹木陶器等特种工具如枳壳榨、槟榔榉、香附铲、泽泻笼、茯苓刀、附子筛、麦芽篓、炆药坛、圆木甑、猪肝色刀石等,均古朴简便,运用有别。在辅料方面,有选料土特、制备考究、一物多用的特点,其中尤以糠的运用最有特色,如糠、煨、炆、煅制药材,蜜糠炒炙多种药材,同时还用于净选、润制、吸湿、密封养护等方面,使南糠北麸成为南北药帮炮制流派的一个显著区别,其它辅料如白矾、朴硝、米泔水、硫黄、砂子等的运用也各有特色。
在工艺方面,因药食同源,炮制工艺取法烹饪技术,严守净选、切制、炮炙三关质量。
中药炮制是我国独有的、制备中药饮片的一门传统制药技术。“炮”代表各种与火有关的加工处理技术,“制”则代表各种更广泛的加工处理方法,如切制、净选加工等,历史上又被称为“炮炙”“修治”“修事”等,体现的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在辨证施治、遣方用药过程中,通过综合考虑人体阴阳盛衰,气血及脏腑寒热虚实,气候、环境及生活起居对人体的影响,针对病人的具体病证,以炮制技术来调整中药药性,降低毒副作用,引导药力直达病所,发挥药物的最佳作用,达到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
人类在获取食物的过程中,有时误食某些有毒植物和动物,以致呕吐、泄泻、昏迷,甚至死亡;有时又因为吃某些植物和动物,使自己疾病减轻或消失,久而久之,这种感性知识积累便成了最初的药物知识。随着医药技术的进步,人们在使用中药时,开始注意观察药物的不同处理方法对疗效的影响,比如发现将药物进行清洗、擘成小块或锉、捣为粗末等简单加工,可服用方便。
我国最早有炮制内容记载的医方书《五十二病方》中,就记载了包括了净制、切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等炮制内容。《黄帝内经》在《素问·缪刺论》篇中,记载了“角发”“燔治”,这是最早关于炭药——血余炭的记载。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在序录中就载有:“凡此七情,合和视之……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勿合用也。”这是当时对有毒药物炮制方法与机理的解释。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有关药物的炮制更多散见于处方药物的脚注,与药物配伍、剂型、煎法、服用相联系。唐代《备急千金要方》提出很多炮制新方法,其时的《新修本草》也首次将炮制列为法定内容;元代葛可久在《十药神书》中首先提出炭药止血的理论;明代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则第一次系统概括了辅料炮制的原则。
中医药发展的漫长历史中,有三本古代炮制专著对于中药传统炮制技术的传承与延续起到积极作用。其一是南北朝刘宋时期,雷敩编撰的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雷公炮炙论》,记述了药物的各种炮制方法:如拣、去甲土、去粗皮、去节并沫、揩、拭、刷、刮、削、剥等净制操作;切、锉、擘、捶、舂、捣、研、杵、磨、水飞等切制操作;拭干、阴干、风干、晒干、焙干、炙干、蒸干等干燥方法;浸、煮、煎、炼、炒、熬、炙、焙、炮、煅等水火制法;苦酒浸、蜜涂炙、同糯米炒、酥炒、麻油煮、糯泔浸、药汁制等法,广泛地应用辅料炮制药物,其被后世尊称为“雷公”。其后明代缪希雍编撰了我国第二部炮制专著《炮炙大法》,在前人不断对炮制作用解释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中药炮制理论。清代张仲岩编撰了我国第三部炮制专著《修事指南》,反映了当时不断扩充的炮制品种,并专项记载炮制方法和作用的特点。这三本炮制专著是我国古代医药学家对中药炮制技术的巨大贡献,系统总结和梳理了我国中药炮制技术的发展脉络,具有极高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适度性:中药炮制最讲究“度”,正如火力火候的表述,有文火、中火、武火等。其中文火适宜于炒黄药材,也适宜于酒炙、醋炙等药材炮制方法;中火则适宜于将药材炒焦,取其焦香健脾之效;武火则对炒炭类药物炮制适用。不同火力火候可以达到炮制适度的要求。正如陈嘉谟《本草蒙筌》讲究“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李中梓《本草通玄》“煅则通红,炮则烟起,炒则黄而不焦,烘则燥而不黄”;张仲景提出“烧炭存性,勿令太过”;陈修园《女科要旨》“今药肆中只知烧炭则变为黑色,而不知存性二字大有深意,该各药有各药之性,若烧之太过则成死灰无用之物”;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中指出“炒炭存性”等,皆因为只有适度掌握炮制程度,合理运用炮制技术,才能使炮制的药物发挥最大疗效。
适应性:中药炮制技术在灵活运用中医理论过程中,针对“酸、苦、甘、辛、咸分别主入肝、心、脾、肺、肾五脏”的理论,在临床使用柴胡、香附、元胡等多以醋进行炮制,盖以醋味酸,酸入肝,炮制本身具有归肝经的药物,可增加入肝作用;临床使用党参、甘草、黄芪等多蜜炙,因为蜜味甘、甘味属土、味甘入脾,故“蜜炙药物补脾益气、增益元阳”,可增加补脾益气作用;临床使用黄柏、知母、车前子等多盐制,盐味咸,咸入肾,皆因“盐制引药入肾”。此外,一药数法、一药多效也通过炮制的适应性得以体现:如麻黄,生用发汗解表,利水消肿,经蜜炙后发挥宣肺平喘之效,制成麻黄绒则适应用于体虚患者的解表散寒,麻黄绒再经过蜜炙,则适用于表症已解而咳喘未愈的患者;再如黄连,生用清热解毒,经姜汁炮制后取姜的协同功效,能够清胃止呕,而用酒炮制后,则借助酒引药上行之功,重于清上焦热症,可用于目赤肿痛,口舌生疮之证。临床用药个中微妙,皆通过炮制而实现。
适时性:在中药炮制的各个环节,炮制时间和方法的选择与季节、温度等具有相关性。如在进行饮片切制前的软化处理时,有“四季水”的说法。夏秋气温高,入水洗的时间宜短;春冬气温低,水洗时间可长。炮制过程中,如在夏季,用辅料浸泡药材或加工炮制药材的时间宜短,反之则可适当延长炮制时间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