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第729天】
一整天密集的活动和交流
没有时间写
只能断断续续地
想到什么写什么
太多的资讯涌入
每次和007战友会面
都有太多太多的收获
需要很长时间的消化
且让我先纪录一二
【授人以渔】
朋友请我帮他记一件事情。
我想了想,请他自己设置闹钟提醒自己。
以前我会觉得,被需要是很开心的事情。
现在我觉得,更好的方法有很多,把自己觉得不错的方法分享给对方,比帮对方做一件事情更好。
依赖和被依赖是我们人性的需要,更好的状态是:
我能够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遇到困难会想办法自己先努力一把,我再来请求帮助。
有些事情连困难都算不上,只是方法不到位,那就想想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生活。
【清空大脑】
我现在喜欢让自己过得轻松一些,包括及时给大脑减负。
这样的状态让我觉得很舒服,心无挂碍,就可以很好地安住当下。
否则会牵挂即将要做的计划,而对于当下,恨不得快快过去。
可是,正是每一个当下,我成为了我。
我要珍惜的,只有当下。
也不会轻易答应别人的请求,我会斟酌,是对方不懂方法,还是别的原因,尽量传递我的经验给他。
我的时间很宝贵,学会珍惜自己的时间。
注意力也有限,太多的事情牵挂,内心会凌乱,做一件,完成它,做好它,放下它,再做下一件,慢慢来,稳稳地,比较让我踏实。
【我很重要】
去审视我们生活中的排序,就会发现,很多的事情都在“自己”之前,“我”的排序往往是最末尾的:
工作很重要,因为要生存;
家人很重要,要先照顾好他们;
孩子很重要,需要陪伴他们;
有太多事情远远比自己重要。
虽然这一切看起来似乎都是为了让自己过得更好,但排序的前提能说明一切:满足了这些以后,才有“我”的存在。
所以,新的一年,想一想,“我”在哪个位置。
【活泼泼的中年老人】
我们分成了11组,11组有个67岁的阿姨,非常非常有趣,行动飒爽,言语睿智,走路很快,爱吃辣。
在听分享的时候有嘉宾的书可以签售,她就跑去买书了,看得我们也眼热想去买,比手势告诉她,尔后她帮我们留了六本,就一直坐在那边等着我们。
说起昨天的自助餐不好吃,中午火锅很好吃,开心地吃了两碗饭。
下午分享的雷老师,已经70多岁,说话非常有艺术,抑扬顿挫,用语很潮,流行语言“点赞”等等说得很溜,我们都他被圈粉了。
【仪式感】
去阳明悟道道场参观之时,我们126人都换上了汉服,尔后按照顺序排列在王阳明圣像之前,执弟子礼,三拜致敬,并一起诵读经书。
整个过程,内心充满了敬畏!
【知行合一】
细读《王阳明》,发现很多耳熟能详的话,是出自于王阳明之口: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本心之明,皎如白日,无有有过而不自知者,但患不能改耳。一念改过,当时即得本心。人孰无过?改之为贵。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心无外物,物以心生。山中莫道无供给,明月清风不用钱。
无事时存养,有事时省察。
静处体悟,事上磨炼。
知行是一个功夫的两面,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不能分离,也没有先后,与行相分离的知,不是真知,而是妄想;与知相分离的行,不是笃行,而是冥行。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边寻。
如果白天做功夫觉得太过于纷扰,就静坐;觉得不愿去看书,就要去看书,这也是对症下药地修炼自己。
我有一种难言的喜悦,上个月参加东方心教练的醒觉日,是以阳明心学为主体而衍生的系统。
冥冥中有种能量,引导我来到这里,告诉我,我找到了能指引我的哲学。
▲
关于本文
——林青澜,生活美学家
私宅设计师,探索生活美学,空间美学,生活应是鲜活而有趣的,我喜欢具体而美好地生活着,以享受世间美好为终身情怀。
做个优雅有趣的女子,用心品味生活——
文字由青澜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