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半以前,我被一个叫儿子的校长,招生进入儿子的课堂。于是,自备一切学习工具,开启学习之旅。
今天,儿子以“要多关注我,关心我!”为主题,展开讲述。虽然这个特别的老师不会说话,却用行动教授的面面俱到。
我是有晨读习惯的。起床也是极早的,并非我起身动作过于响动,大抵是儿子感受到他身边的空荡感。也罢,既然睡不着,便不勉强,拉着他一起读书。
起初,儿子也是非常配合的。坐在小凳子或地上翻看自己的图书,本以为他会闹腾的我看不成书。这样看来,我的担心是多余的。每读完一篇便会冲他笑一笑,然后说“宝贝,好棒哦”。
他也会很有礼貌的,向我露出他的小白牙。两人各安其好,这样持续了好些天。有几日,看我起床,他便一下就跳了起来,拿起枕边的书便递给我。有时看到我读书入神,便会钻进我的怀里,眼睛看着书,嘴巴里巴拉巴拉说着听不懂的婴儿语。想必,他也是想读的。
我是有些偷着乐的。心想,儿子这么小便被我耳濡目染,以后肯定是喜爱读书的了。然而,或许是我高兴太早……
这两天晨读,他是有些烦躁的。我拿起一本《千家诗》正读的专注,儿子一把将书抓入他的手中,拿起便噔噔噔跑去书架,嘴里啊啊啊个不停。小手举的高高的,一双大眼睛望着阳台上的我,“啊啊啊……”
很显然,他是让我把书帮他放进书架。走去顺手便将书摆整齐,同时又从书架拿出了《大学*中庸》。手刚拿到,儿子又是一把夺了去。
“咦,奇怪了,今天怎么这么反常?不想让妈妈看书?”我盯着小家伙问道。
“啊啊啊……”
又是一阵听不懂的娃娃语。
我是决心要晨读的,断然不能中断。于是,又拿了一本《增广贤文》。儿子又是一旁“唠叨”。我不再理会他,自顾自读了起来。看到没理他,没趣的跑到一边玩玩具。我瞥了一眼儿子,倒也玩的开心,便放心读书。
读到入神处,心都是欢喜的。“啪”的一声,儿子将我的书本合上,我打开,他又合上。这样来来回回好几次。最后,两只手死死的按在上面一动不动,只要我动他就便会某足了劲,咬牙切齿,就连也跟着摇晃开来。
见他如此,读书便也作罢。儿子见我不再看书,拿起手中的积木,一阵高兴。妈妈就满足你,陪你完。
自此,仿佛书在他眼中是要同他争宠的。每每拿起书便是要夺了去,有时会藏起来,天真的以为妈妈是找不到的。一岁半的孩子害怕失去妈妈的关心,希望妈妈全部的精力都聚集在自己身上。
同样,手机也是他眼中的仇敌。我是不能在他面前玩手机的,哪怕不是要玩,写文章也是不可以的。因为,他会趁你不注意,迅速将手机做个抛物线样式的弧度。看着你一脸的囧样,他倒是开心极了。
有一次坐电梯。我同他一起蹲下,拿出手机。儿子的两只小爪铺满了整个屏幕。他是在说“妈妈,不要看了。”意识到这一点,也是很自觉的将手机收起。
儿子睡醒,我是不愿让他醒后看到妈妈拿着手机专注的样子。想必,他也是不想妈妈如此厚爱手机的,而忽视他的存在。
读书的时间多了,宠爱手机的时间多了,家务多了,精力分散的所剩无几。结果便是,儿子哭闹,索要安慰与关心。
儿子夜晚入睡后,反思自我,总会有深深的悔意和歉意。陪着而非陪伴,如若这样,陪着又有何意义?索性你是要改的,读书就留给黑夜好了。
合理分配时间,在儿子最需要关心的时候给予。
儿子,这堂课妈妈受用了。你留的作业,我会按时完成,而且内容不会让你失望。等待你的批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