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第一季度总结的时候,脑子里灵光一闪,为什么不能,写成的文章转成TXT文件,然后去听一下呢?会很好玩。现在的大多数阅读浏览器,都支持把文字转换成声音。阅读器可以一个字不少的把你所写的文字读出来。对于以听觉系见长的人来说,有一种春天到来的感觉。
我有个习惯把PDF文件电子书,使用软件转成TXT格式。去听书。而不去看书了。
文稿听完后,虽然漏洞百出,但是觉得很好玩。便一发不可收拾,有空就去写,然后再去听,然后再去改。如此反复,越改越成样子,越写越有信心,越写越开心。
这篇文章前后写了有三天,一有空就去写,就去改,深刻的体会到了海明威说过一句话,你写的第一稿,永远都是一坨屎。
写第一季度总结这篇文字时,我有幸进入到了心流状态,文字从心里流淌出来的感觉很奇妙。
为了增强自己的写文章的能力,也听了不少课程,读了一些书。听完看完当时,觉得很受启发。但是把书合上之后,似乎就忘记了。记不清哪本书提到一个理论,你所有的记忆都被封存在,你的潜意识中。如果你能和你的潜意识做连接,就有可能将记忆提取出来。你所读的书,所看的课程都不会从你的记忆中消失,如果是真的话是一件不错的事。
对于这个说法,有着近乎宗教般的相信。问题是怎么和潜意识连接呢?去听你写的文章,去改你的文章,去写你的文章,对,只是加了只是加了一个感观?你的耳朵,用它去听,一切就都不样了。
那你会说:把文章自己写的读一遍不行吗?不行,达不到用耳朵去听效果,这样的效果,其一是因为读占用了,眼睛见和嘴两个感观,要知道你的带宽是有限的。其二耳朵,是与心连接最密切的一个感观,因为耳朵可以听见你的心声。耳朵是你的心眼儿,所以使用这个眼的时候,最好的方法是把的双眼闭上。
只要在你清醒的时候,你的耳朵会一直不停歇的为你工作。
六祖慧能最大的本事就听,是个听的绝顶高手。
用耳朵去听你的文章个方法简单,至少对我来说,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写文章的大门。帮助我连接到潜意识,进入心流状态。
你所读的那些书。你所听过的那些课,真的就都会浮现,在你的脑海之中。
出了那种心流状态,再看你的自己的文章时,都会怀疑,那文章真是你写的吗?
文字是语言编辑器,而程序是语言本身。算是个小小的洞见。
写文章像是在编写一个程序一样,删删减减,增增补补。痛并快乐着。
写的文章的过程是种煎熬。写完后,能听到一篇逻辑,清晰的文章。能用文字准确的表达内心的声音,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那份快乐,难以用语言说清楚的。
刘嘉在得到做直播的时候,说了一句闲话。他写文章的习惯,会先把声音转成文字。然后加以修改,就完成一篇文章创作。有利于灵感的把握,缩短写文章的时间,会大有帮助。
正用是语言转文字,反用是文字转声音。一起用如果能出口成章的话,对写文章来是如虎添翼。
最大的感受,写文章是个苦差事,写文章没能想象中的那么美好。那么简单。
之前认为,自己是顿悟型的人。在写完文章的那一刻。明白了一个道理,顿悟与渐悟并不对立,是一回事。渐悟是过程,顿悟是结果。换句话说,渐悟是必然,顿悟是偶然。
还有一个体会是,你的心里要有,想要表达的东西,简单的说,要有写的动机,要有写的欲望。这是最重要的事情,没有之一。
写作是有技巧的,但是以我现在的能力,还谈不上技巧,把一件事情表达清楚,是我现在能做好的,技巧是后话。
总结如下
1.首先要确定你心中要有表达的东西,写的好坏不重要,重要的要动笔写。
2.每个人都会找到适合自己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找到它坚持它。
3.好在我们写的目的,只是清晰表达出我们要表达的情感。(至少我写目的是这样的)写我们想写的东西。为自己是有些任性,但也不失为一种写的态度。为他人而写就要牺牲掉一些东西,因为你照顾别人是否能看懂顾虑也就多了。考虑的角度多了就要牺牲一些棱角。相对来说我觉得为他人而写更难吧!如果你去看写作教程话,大都教你如何去为他人而写的。可能是最终目的,先从为自己而写开始吧。先爱上写再说吧,如果你都不爱你写的东西,那么谁又对你写的东西感兴趣呢?
4.写的根本动力还是要让他人看见,得到他人的认同。
5.或者说找一种倾诉的方式。让情绪得到宣泄,让写成为一种习惯,如饮水一般。
6.写是个苦差事,要想明白你为什么而写?为谁而写?写到什么程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