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希望多年之后,我们不会变成别人眼中那只青蛙
——简评《我们台湾这些年 》
作者 / A喵酱
说起台湾,近几年来好像最近在各路媒体的宣传下,大家都认为那就是一个脑残联盟,是孤陋寡闻的井底之蛙聚集地,台湾人更是被群嘲的对象。我们提起台湾,总是有种智商上、经济上的优越感;网络上关于台湾的段子也是一抓一大把,热门评论也是被“一国两智”“傻湾湾”刷屏。
说实话,我有点方。
当一个庞大的群体开启了对某类人群的360°无死角群嘲功能的时候,人们就会抛掉思考,陷入情绪上的狂欢,正如多年前“公知”对zf,港人对大陆所做的那样。
这几年,大陆总算是重视起了网络舆论对青少年们的影响力。在各大战场集体发力宣传后,爱国主义精神不再是被群嘲的对象,“公知”“五毛党”的这些名词的出现,也证明现在活跃在网路上的80 90后们开始看到祖国的正能量一面,代表着中国形象被有心人肆意抹黑的时代过去了。
然而热血的人们好像要把中国几年前受的委屈统统讨回来,于是纷纷掉转枪口,开始向假象中的敌人开炮。台湾无疑是中枪最多的一个地方。尤其是在蔡上台之后,新闻画风变成: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狂欢式的“倒台”热潮?
首先是媒体的不客观报导。在《我们台湾这些年》书里提到台湾最早台湾只有3个电视台:中视、台视和华视,后来政策的放开,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媒体蜂拥而至。因为媒体数量太多,竞争非常激烈,台湾媒体开始采用惊悚的话题,或者夸张歪曲事实来争夺收视率。可以说,媒体播放什么很大程度上是由观众决定的,台湾群众喜欢看到落后的大陆,媒体遍大肆报导此类新闻,哪怕知道此类新闻真实性存疑,为了收视率,还是会播放出来。久而久之,劣币驱逐良币,也就形成了目前我们看到的台湾的媒体环境。 这种情况现在也出现在了大陆——

我们的选择,我们的喜好,决定了大多数媒体向我们输出的内容。
当我们越认为,台湾非常脑残,“一国两智”的时候,我们越是会看到相关的报导,如此负面印象根深蒂固,即使有天我们发现,现实并不是这样,在心里也会选择性忽视这个事实。
希望我们不要步台湾后尘,成为未来别人嘴里坐井观天的那只青蛙。
其次,这种从众的愤怒,非理智的“爱国”是不需要成本,不需要投入思考的。当一百个人认为,湾湾就是脑残,这样的情绪会从一万个人渐渐传播给十万、百万的人。并逐渐形成一种可怕的现象:
“大家都是这么想的,我当然也是这么想。”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负面的暴戾的信息会比正面的信息更容易被人接受,被人传播。我有个朋友,去年去了台湾做交换生。在她回来之后我问她:台湾人是不是对你很不友好?台湾会不会瞧不起大陆?
她很惊讶地回答:完全不会,相反,她在台湾收获了很多段美好的友谊。台湾其实只有一小撮绿党抱着这种想法,但是她身边的台湾同学都是对大陆,对北京广州充满了好奇。正是这次令我惭愧的打脸经历,让我知道,偏见是一种多么可怕的力量,也是促使我打开这本书的原因。
讲道理,我认为媒体宣传大陆强大是好事,但是如果一味通过彻底地贬低对方抬高自己,过犹不及。
在你主动去寻找之前,敌人根本就不存在。
关于真正的台湾,你了解多少?
扯远啦,我们倒回来看这本书。《我们台湾这些年》以时间线为线索,从1977年写起,以一个台湾平民的视角,细述30多年来台湾社会的大事件和小故事,分享台湾老百姓最真实的日常生活和观察视角。
说白了就是流水账。但是又是一本宝贵的流水账,至少对于大陆人民来说,或多或少可以透过这三十年台湾的经历,看看现在的台湾人们的想法是怎么一步一步变成这样的。
其实这本书在内容上涉及的很浅,并不能带人深入地了解台湾。可是这本书本来定位就是纯粹的参与者,记录者,它并没有以智者身份和你谈:台湾本质是怎么怎么样,人心怎么怎么样。而是仿佛不经意地抛出一句话,喂,某年某日发生某事啦,你知道吗? 从这个角度说,这本书的可贵正在于它并不试图给我们还原一个真实的台湾,而是在讲述“我生活的台湾和我看到的台湾”。
其实从1970年到现在,40多年时间里,我们大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台湾又何尝不是呢。只不过二者的发展方向不同,进而导致双方发展成为了完全不同的两个社会。不过根相同,文化相同,台湾和大陆,无论是庙堂之上的政治角斗,还是江湖之远的柴米油盐,都有着惊人相似的一面。当看到李登辉、连战、宋楚瑜之间的勾心斗角,阿扁和马英九政治上的起落,即使作者只是轻描淡写匆匆略过,我们也可以从大陆政治圈看到相似的影像;当看到麦当劳、肯德基第一年入驻台湾时引起轰动效应,我们也瞬间回忆起当年进入小丑家的那种兴奋之情。
“。。。我这些年深深感到,两岸的交流大多限于政治层面,两岸民众之间其实是相当陌生的,彼此都不太清楚对对方的误解和矛盾。。。台湾部分群众因长期的舆论宣传,对大陆怀有戒备心理;大陆这边又不明白,为什么长久以来一直在释放善意,台湾人却总是不领情。后来我才慢慢体会到,这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对彼此的不了解,彼此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理所当然地去想象对方,而不认真或根本不愿意去探究为什么对方回去这样想,这样做。。。我想,唯有更多的了解,两岸的心最终才能真正在一起。”
我们没有必要妖魔化台湾,正如我们呼吁台湾不要妖魔化大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