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医基础之望诊(10)

中医基础之望诊(10)

作者: 兰曦_ | 来源:发表于2021-08-28 21:00 被阅读0次

望目

古人将目的不同部位分属于五脏;

如《灵枢.大惑论》日:“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睛,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

后世医家据此而归纳为“五轮学说”,即瞳仁属肾,称为水轮;黑睛属肝,称为风轮;两眦血络属心,称为血轮;白睛属肺,称为气轮;眼睑属脾,称为肉轮,并且认为观察五轮的形色变化,可以诊察身体脏腑相应的变化;

2、目色

正常人眼脸内及两眦红润,白睛色白,黑睛褐色或棕色,角膜无色透明。

《灵枢.论疾诊尺》说:“目赤色者病在心,白在肺,青在肝,黄在脾,黑在肾。”这是目色与五脏的关系。

其异常改变主要有:

目赤肿痛,多属实热证。如白晴发红,为肺火或外感风热;两眦赤痛,为心火上炎;睑缘赤烂,为脾有湿热;全目赤肿,为肝经风热。

白睛发黄,为黄疸的主要标志,多是湿热或寒湿,肝胆疏泄失常,胆汁外溢所致。

目眦淡白,属血虚、失血,是血少不能上荣于目所致。

目胞色黑晦暗,多属肾虚;

目眶周围色黑,常见于肾虚水泛,或寒湿下注。

黑睛灰白混浊,称为目生翳。多因邪毒侵袭,或肝胆湿热,或阴虚火炎等,使黑睛受伤而成。常见于眼外伤及某些全身疾病、小儿疳积等。

3.目形

目胞浮肿,多为水肿的表现。因目胞属脾,而六邪中湿邪是最容易侵入脾脏的,因此目胞容易产生水肿;但健康人如果睡了比较低的枕头,也是会出现这种情况,属于暂时性的。

眼窝凹陷,多见于吐泻伤津或气血虚衰的病人;如果是久病重病导致的眼窝深陷,甚至是看不见人的情况,属病危。

眼球突出,并伴随咳喘,属肺胀,属于痰湿导致;如还伴随颈前肿块,且性格急躁易怒者,为瘿气。

胞睑红肿,若睑缘肿起结节如麦粒,为针眼;若胞睑漫肿,红肿较重者,为眼丹。二者皆为风热导致。

相关文章

  • 中医基础之望诊(10)

    小儿指纹 一、正常指纹 在食指掌侧前缘,隐隐显露于掌指横纹附近,纹色浅红,呈单支且粗细适中。 二、病理小儿指纹 对...

  • 中医基础之望诊(10)

    望目 古人将目的不同部位分属于五脏; 如《灵枢.大惑论》日:“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睛,血之精为络,...

  • 中医基础之望诊(8)

    望四肢 心主四肢血脉,肺主四肢皮毛,脾主四肢肌肉,肝主四肢之筋,肾主四肢之骨,所以,五脏均与四肢有关,而脾与四肢的...

  • 中医基础之望诊(6)

    1、望头面 头——发是否干枯,脱发,斑秃,形状如何? 面——有无形体异常增大,如肿胀或者缩小?有无口角歪斜、苦笑脸...

  • 中医基础之望诊(5)

    《难经·六十一难》谈到“望而知之谓之神” 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内在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病理变化,必然会通过外在的表...

  • 中医基础之望诊(7)

    望腰背部 背为胸中之府,也是心肺之所居,与肝胆相关; 腰为身体运动的枢纽,为肾之府; 看腰背部时,需要观察形状的异...

  • 中医基础之望诊(9)

    正常人皮肤荣润有光泽,是精气旺盛,津液充沛的征象。 1、色泽异常 (1)皮肤发赤:鲜红成片,边缘清晰,灼热肿胀者,...

  • 2019-08-20

    今天复盘第二章【中医诊断基础】的内容,当复习到望诊时又忍不住想起课中老师教我们看人的小细节(偷笑)。望诊首...

  • 中医望诊之察色十法

    中医望诊之察色十法 望诊为四诊之首,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内脏有病,必反映到体表。《灵枢》经云:“视其外应,以知其...

  • 4种舌头现象是疾病信号,最后一种最危险

    “舌诊”是中医“望诊”中的重要环节,中医认为“舌为心之苗”,“苔为胃气之根”,舌通过经络与五脏相连,因此人体脏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医基础之望诊(1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srii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