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就容易懈怠,不想操心任何事情,只想静静的躺在床上,什么也不想,抱着手机消遣时间。每当一天过后,心中十分懊悔,拊膺长叹:”怎么能如此虚度光阴,如果再给我来一次的机会,我一定好好利用时间做点有意义的事情“。这片刻对浪费时间的愧疚一闪而过,该躺着还在躺着,纹丝不动。一边会带着对时间的愧疚,一边刷着手机找乐子。这大概就是没有自控力的表现。
我也试图告诫自己不能再继续下去,否则你只会落后别人更远更远,当愧疚战胜懒惰那一刻,我拖着情不自愿的身体,从床上起来,打开电脑,干点自己认为要做的事情。是认为自己要做的事情,而不是想做的事情。为什么这么说呢?认为自己要做的事,是基于多别人将要超越自己时,逼迫自己要做的,才不至于脱轨落伍;而想做的事情,则是自发的从内心中要做的事。前者是被动做;后者是主动做。
大多数时候,总是懒惰获胜,其中有一个原因是,事并不紧急。事情分有优先级,不得不做的事、急迫的事、重要的事,要做的事。
不得不做的事,不做不行。这件事不做其他的事都不能做,必须做完这件事才能做其他的,优先级排在第一位。就跟饿了必须吃饭一样,到一定程度便是不得不做的事。急迫的事,立马就要做,不做会始终威胁着继续进行的其他事。这件事不是必须要做的,但如果并做好这件事,很多其他的事情便不能进行下去。比如,面试这件事,可有可无,但很急迫,否则就会面临”生存还是毁灭“的经典问题。重要的事,非常的重要,但不是那么的急迫,可以暂缓执行,但必须要去做。例如,女朋友的生日一样,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每年一次,重要而不急迫。要做的事情,在紧急和重要程度都不高,常常会因为变更了想法,而不再关心这类事情。比如,写博客,这是提在议程要做的事情,却因为一次又一次的推诿,最后无疾而终。
大多数遇到的是要做的事情,这就给我的懒惰钻了空子,能尽可能的不做坚决不动手,这就是我躺在床上玩手机打消了去做事情的念头的原因,因为这些事情可有可无。在找工作会是急迫的事情,明天就要面试,不复习专业知识很难再明天取得机会,不得不起床强迫自己做下去。而这种急迫的事情不是常有的,只会在关键的节点才会有那么一两件。
不能一下子把所有的事情都变成不得不做的事,这样对自身的压力也很大,不建议自己这样的安排。把事情提升为急迫的事,这个可以有,当我懒惰时候,默默的告诫自己这些事情有多么的重要。这样经过很多次暗示,相信事情是多么的重要,就能够完成不浪费时间。这个前提是自控力要足够的强大,这显然不是我目前具备的能力。未来会不会有,我相信会有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