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白的面蒸了一锅黄馒头
礼拜六这天,孩子回他们家了,利用“休假”的空余时间赶快发面蒸馒头。酵面是昨天晚上用老酵母发的,发酵得很好,面盆里可以看见一个一个的气泡比赛似地往出冒,半盆足足发成一满盆,这是成功蒸好馒头的基础。
成功看似不远,似乎白白胖胖的暄软的馒头就在眼前。关键还有一个步骤,就是食用碱的多少,需要把食用碱用水化开,倒在酵母里以中和面的酸碱度,放的少了,馒头不香,放的多了俗称容易碱发,口感发涩。经验丰富的人有两种办法来检验多少,用鼻子闻,捏点面团尝尝。过去农村过事,要几乎动全村人参加的,馒头都是大家一起动手蒸好,村里一般都有几个给酵面里使碱的高手。我经年累月地蒸馒头,放碱面都是平常大约的量,可今天不能用老办法了,因为婆婆在旁边发出了指令,她说:“你再加一勺碱面,那么多酵面,你放的不够。”她也蒸了一辈子的馒头了,经验当然比我丰富多了,可我按照我的做法说:“我平常都放这些碱面,不用加了。”她坚持自己的观点说:“碱要放够,馒头才好吃。”并举例说她指点过的谁谁都夸她会使碱哩。我说:“行。”就遵旨实践。
生馒头做好了,放在桌面上,等着饧馒头时,那馒头着实喜人,个体光光圆圆,婆婆高兴地说:“面发得好的很。”锅内放水,篦子入锅,点火开蒸,时间到,关火,等了五分钟,圆圆胖胖的馒头出锅了,一看,本应白白的颜色,却变成了暗黄色。结论,碱面放多了。我说:“都来个热馒头夹辣子。”婆婆一看,没说什么,也夹辣子馒头尝了尝,问大家味道难吃不?大家都说:“吃起来好着哩。”
黄馒头“事件”,使我觉得,作为操作者,真该坚持自己的主张,因为它是经过多次实践证明过的,没有必要不自信地进行改变。采纳其他人的建议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切勿全盘照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