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这本书时,我的脑海里浮现出很多和幼时的女儿一起玩游戏的场景。那时候我常把自己放到和女儿一样的智力状态,我就是她最忠实的玩伴,我们一起奔跑,一起打闹,一起躲猫猫,一起玩树叶,一起玩木偶人,一起玩目光对视……我们常常大笑不止,那是非常特别的幸福时光!
然而自从女儿上小学之后,这样的笑声,这样的游戏就渐渐远离了我们。每天和女儿一起探讨最多的就是作业和时间安排的问题,我们都很费劲。
但这本书就像有魔力一样,我在阅读它的这期间,不经意间我又开始和女儿用游戏的方式相处,并成功化解一些冲突和不良情绪。
有一次放学回家路上,女儿在跟我讲什么事,但我心思没有在她的话题上,我在考虑晚餐要准备什么。当女儿问我话时,我才回过神来,问她:“啊,你说什么?”女儿有些生气,回我一句“白痴妈妈!”我故作认真的样子说:“嗯,说对了呢,你怎么知道我是白痴妈妈呢!我还有一个白痴女儿呢,白痴妈妈和白痴女儿,哈哈哈……”然后我装着傻傻的样子抱着她,“咦,这是谁啊?是我的白痴女儿吗?”女儿看我这一连串表演,一直吃吃的笑,嘴里说着:“我才不是白痴呢……”她已经明白对我用这样的称呼并不合适,也早已没有开始的不悦。我们一路快乐地回到家,然后女儿做作业,我做晚餐。
游戏原来这么神奇,不应该只是在孩子幼儿阶段才可以享用。当她们小学、中学以后,也许更需要靠游戏的魅力,来赶走成长的烦恼。我们要做的,就是放下身段,陪着孩子用游戏感知和排解情绪,用游戏找到自信和勇气,用游戏体会关注解决问题的方法,用游戏建立完美的亲子联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