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城校士馆
天地玄黄排号房,蜡人雕像会一堂。
考官凛凛严巡视,学子千姿百态详。
左首沉着挥妙笔,右边顾盼色张惶。
明清科举试时景,栩栩如生莅近旁。
慈城校士馆,位于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是封建科举制度的考试场所,始建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校士馆最初由当地乡贤郑廷荣父子捐资建造,占地8000平方米,主要用于学生考试,特别是童试的场所。校士馆的布局设计典型地反映了清代建筑风格,分为前院和后院,包括大门、仪门、堂室、廊舍、偏房等117间房屋,设计上注重采光和通风,以确保考生在考试时不受外界环境影响。
慈城校士馆的建筑风格独特,坐北朝南,中轴线上由南向北分别为大门、仪门、大堂、二堂、挑试所;左右轴线上对称地建有文场、公祠等,采用传统工艺的明清建筑风格。大门左侧是土地祠,考生都要来此拜一拜,希望自己考试顺利。仪门右侧第二进分左右两廊为考屋,共有69间考屋,每间设考桌四张,凳子四条,考生在此伏案提笔、展卷应试以求功名。
慈城校士馆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重建和修缮。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军进入慈城后校士馆被毁,同治二年(1863年)重建。清末科举制度被废除后,校士馆曾作为学校使用,后逐渐闲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