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以东方来,迎之东坛,坛高八尺,堂密八;年八十者八人,主祭青旗;青神长八尺者八,弩八,八发而止;将服必青,其牲以鸡。敌以南方来,迎之南坛,坛高七尺,堂密七;年七十者七人,主祭……弩九,九发而止;将服必白,其牲以羊。敌以北方来,迎之北坛,坛高六尺,堂密六;年六十者六人,主祭;墨旗、黑神长六尺者六,弩六,六发而止;将服必黑,其牲以彘。从外宅诸名大祠,灵巫或祷焉,给祷牲。
读完了地道战部分,终于在周末开始“应敌”读书学习翻译古文句子继续日行一善,沿着自己提倡的反思深思并写作的方向保持每天进步一点点。
若是敌人从东面来,那我们就在东方的祭坛上迎祭神灵,祭坛高度为八尺,宽深也是各八尺;邀请到年龄八十岁的老人八个,共同来主持祭青旗的仪式;还要安排八位八尺高的东方的神,弓箭手八名,每个弓箭手,各射出八支箭;将领们的服装一定要是青色的,用鸡来作祭品。若是敌人从南面来,那我们就在南方的祭坛上迎祭神灵,祭坛高度为七尺,宽深也是各七尺;邀请到七个年龄七十岁的老人,来主持祭赤旗的仪式;还要准备七尺高的南方赤神七尊,弓箭手七名,每人发射,各七支箭;将领们的军服一定要是赤色的,用狗作祭品。若是敌人从西面来,那我们就在西边的祭坛上迎祭神灵,祭坛高度九尺,宽深也是各为九尺;邀请九个年龄九十岁的老人主持祭白旗的仪式;准备九尺高的西方白神九尊,九个弓箭手,每人发射九支箭;将领们的军服也一定要是白色的,用羊来作祭品。若是敌人从北面来,那我们就在北方的祭坛上迎祭神灵,祭坛高六尺,宽深也是各为六尺;邀请六位年龄六十岁的人,来主持祭黑旗的仪式;准备高六尺的北方黑神六尊,六个弓箭手,每人各发六支箭;将领们的军服也要一律为黑色,用猪来作祭品。
以上这些都从外面所有有名的大祠堂开始,灵验的巫师可能就在那里祈祷神灵,一定要供给他们足够的祭品。
四个方向,虽然有着重复的嫌疑,但是我觉得很是有必要。一方面是觉得新的知识不重复,另一方面是现代人接触与祭祀相关的往往会缺少了某些规模,那就更不必说什么人员、年龄、服装、动作、物品、流程……如此这般仪式感慢慢并煞有其事有模有样庄重正式……然后再说内容展现以及字里行间隐藏这的不为人知的相关知识学问或者是其它的方方面面。
透过文字,我们仿佛看到更深远的文化符号,它展现的是古代军事与巫术结合的防御策略。瞧瞧,既有方位、数字、颜色叙述,也有祭品、程序、流程的的严格对应,向我们展示了一套象征性的“天人感应”体系了。字斟句酌之后概括归纳,东方属木用八、南方属火用七、西方属金用九、北方属水用六,皆是符合五行数理的既有神秘性也非常有魅力。
如果我们在深究其理反思深思之后,其实没有那么云里雾里的,其本质无非是以仪式感来凝聚人心罢了,以及通过老者、神像、箭矢等重复的数字和恢弘场面强化心理威慑与吸引力,既祈求神灵庇佑又彰显组织严密性,分明就是是古人将信仰转化为实战心理动员的独特智慧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