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分享一下最近学习的感悟:先前遇到的困惑,终会在后面的学习中找到答案。所以,学习中遇到不懂的很正常的。不要急,更不要停。继续往前面走,坚持下去,时间自会给你想要的答案。
为了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而实施的程序。统称为:“风险评估程序”。主要包括:询问,分析程序,观察和检查。
今天分享分析程序的相关总结。
分析程序,不仅是研究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还研究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的内在关系。还包括在调查中识别出的,与其他相关信息不一致或与预期数据严重偏离的波动和关系。
以下通过举例说明分析程序在考试中的运用。
【例】A会计师通过分析程序发现,两个会计期间毛利率相当。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获知原材料成本在相关期间内上升,并且原材料在生产成本中占比较大。
预期销售成本应上升,此时销售单价并未变化,那么毛利率应该下降。通过以上分析可得到: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可能存在重大错报风险,应引起重视。
【提示】:通过以下方式将信息提炼出来,更直观。平时多加练习,还能提高自己提炼关键信息的能力。通过考试就更有把握了。
【思考分析】
了解到的情况:原材料成本在对应期间上升,而销售单价并未变化。
预期:毛利率下降。
实际:毛利率维持不变。
结论:毛利率高估,可能收入高估或者成本低估。
收入高估:根据会计分录,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可知对应的认定为:收入:发生/ 应收账款:存在
成本低估,根据会计分录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可知对应的认定为:主营业务成本:完整性 / 存货:存在。
这里的存货存在认定不容易理解,分享一下我的思考。库存商品最后都要结转到主营业务成本里面的。当主营业务成本低估时,那么结转的库存商品少了,留下来的就多了,因此对应的是存货的存在认定。
分析程序这个知识点,一般考核综合题,考查形式一般是给出两个资料。其中资料一,给出非财务的信息。
比如:行业低迷、宏观环境不利;存货销路不畅、技术更新,新产品替换老产品;客户回款不力等。
通过以上描述,应自然联想到如销量下滑,计提相关的减值准备等,这里会得出一个预期的数据或数据波动。
然后根据资料二,去找对应的科目的实际数,与预期的数据相比较,看是否有异常或波动。如果异常,再结合会计分录得到相应的认定。
以上是今天的分享,希望对你有帮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