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这样陪你读书,我的孩子们!也许,每个人都无法走出自己的童年,我也一样。童年的世界里,唯有书与我们能愉悦相伴。
孩子三岁以前,我总是翻着绘本,有声有色的读给大宝二宝听,他们肉嘟嘟的小手点着书上的大字咿咿呀呀地说个不停,还不时的发出吱吱喳喳的笑声,逐渐地,孩子自己就能磕磕巴巴的读下来,看着人类幼崽读书模样尤其可爱,我们于是你读一句,我读一句,或者你读一页,我读一页,或者把故事换个结尾,或者继续把故事续下去,或者自己创编个属于的新故事,或者穿插经典英文电影,熏陶孩子的英语发音,贼奇怪孩子们明明听不懂语言,字幕也是英文,但是一点儿不耽误看得津津有味,看来经典都是相通的,这样既熏染了英文语感,又增强了读一本书的乐趣,再去看类似的书籍就情趣大增!
所以每晚睡前故事是全家最快乐的时光,我们就这样温馨地度过六岁以前的阅读时光……
上了小学,时间相对少了一些,写完作业,加上运动的时间,但是孩子们读书的速度加快了许多,从绘本过渡到桥梁书,再过渡到纯文字版的书籍,完全没有费功夫。听着他们滔滔不绝地给我讲这个故事情节,那个电影中演得跟原版如何不符,我认为应该如何安排等等,完全跟不上了孩子们的节奏的感觉……
教给孩儿们圈圈画画,也就是做批注。再大一些,孩子们读书不再是只注重情节和兴趣了,得吸取书中的精华,逐渐学会精读一本书。看过《如何阅读一本书》就会知道,经典要反复读,不同的年龄段去读都有不同的收获,做摘抄,写读后感,分析人物形象,做思维导图,续写,改编结尾,家庭读书分享会等等,随着读书的深入,理解能力也逐渐提高,有自己的想法,敢于发表见解。
读不同类别的书。从科普书,到文学作品,从《论语》《道德经》等经典,到世界名人传记,从地理历史到天文等等,给予孩子大量的选择,有一段时间爱上了漫画和《淘气包系列》,我们一起读了《父与子》,其他漫画作品良莠不齐,没有推荐!并读后快速的和文学作品做了比较,发现这些漫画类或者吸引人的是解决短期快乐的表象,不能深入的给予精神的食粮,我们又进入了经典作品的阅读。
他们喜欢上了天文和科普类作品。我完全出局了!大宝把“天文百科知识”厚重的词典类书籍,初中时候成了枕边书,陪伴了三年,聊起来的专业术语完全听不懂了,二宝看三体,四维空间与二维空间什么的,跟不上他的节奏了,最近又在做编程,收拾《三国演义》的情节,我成了门外汉!
陪孩子们读书,也是兴趣使然!活到老,学到老,一点儿没错!现在刷短视频的“奶头”快乐越来越成风,碎片文化越来越多的吸引大家的眼球,因为每个人都不愿“落后”,争着抢着向前奔,在此过程中遗落的却是“当下的感受”……
你读到了什么?是我们每天说的最多话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