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妥妥的小镇女孩,再确切一点是农村女孩。父母在外打工,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住在矮小的房屋里。
打初中开始,我从村里到镇上去了,这是我求学之路的第一道十字路口。身边大多数同学都是在村里读完小学之后,直接到乡里读初中了。像我这种跳脱到镇上读中学的人少之又少。
于是,我和到乡里读中学的同学开启了两种不同的人生,他们的人生像是被按下了加速键。时常在听到小学同学辍学、工作、结婚生子的消息,从前几次震惊、不敢相信到现在的习以为常。
而我好像还是那个只需要为学习成绩而喜怒哀乐的女学生,工作于我而言好像很遥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这样想了之后自然就看开了。
结束初中之后,我又顺利考上了镇里的高中。高中的生活变得更加紧凑了,每天迎着晨光而起,伴着路灯而归。
高中原本打算继续过寄宿生活的,但是高中的寄宿条件让我有点不太能接受,大通铺,几十个人住一间,厕所只有一楼有,走10分钟到食堂洗澡。自己一个人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小房子,虽然比不上有多好,但是比在学校寄宿好太多了。
在上高中之前,我有过两年的寄宿生活,当时的班主任嫌寄宿生麻烦,而且寄宿生普遍都是跟着爷爷奶奶在乡下,家庭条件一般,班主任一度对我们不太热情。
也有过在亲戚家寄居的经历,平时吃饭都在外面自己解决,回到亲戚家一言一行都得很小心。
大概十几岁一个人在镇上求学、生活的日子,总结起来就是敏感又独立。我读过很多很多的鸡汤文,在十几岁的时候,父母在外,鸡汤励志文成为了我的光,时常被醍醐灌顶。
高考结束之后,终于要离开小镇了。高考后的那个暑假原本定好的去赚钱计划没有实现,好像就很平淡的在家过完没有任何压力的暑假。
虽然父母从小不在我身边,但是我依旧把自己照顾的很好。我通过书本让自己变得积极向上,通过电视让自己了解外面的世界。
以前觉得村里的生活挺好的,处处都是烟火气。直到现在慢慢长大,才发现我们村里的人更多的是偏向于嚼舌根、见不得别人好,辟谣的步伐永远赶不上谣言的散播速度。
很多人都说,出去见识了外面的世界便会对自己狭小的世界变得挑剔。这句话其实挺在理的,经历不同眼界便不同,正所谓价值观决定人生观,人生观决定世界观。
现在我大四了,即将踏入社会这个大染缸。
回望过去,大学生活过得很充实,有吃喝玩乐,有社团学生会,有作业考试,有实习赚钱,还有很多很多。虽然没有很优秀,但是也不差。
在大学读过很多的书,写过很多的文,让我有了不一样的心境,性格也变得更加随和了。
说不上讨厌农村邻居那些人和事,但是也没有很喜欢。回家最喜欢的事就是待在房间干自己的事,不想出去被人问各种各样的问题。
一个人一步一步从村里小孩到镇上女孩最后到城市姑娘,身份的转变意味着人生道路的不同。年前去参加了初中同学的婚礼,又听说小学同学结婚又离婚了。看吧,每一道十字路口都不同,各自有各自的喜怒哀乐。
无论在哪条路上,一定要幸福健康快乐,做个快乐的普通人。迷茫的时候,选那条未知的、会有坎坷与惊喜的路。
我相信,穿过这条长长的隧道,迎来的光会显得刺眼,但那光足够热情,足够闪耀。
读过的书终究会变成走过的路,每一个小镇女孩都会迎来自己的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