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听过一则简短而引人深思的笑话:
“妈,我饿了。”
“妈,我没钱了。”
“爸,我妈呢?”
很多人眼中的爸爸形象都是不苟言笑、沉默寡言的,在成长过程中,交流互动更多的是跟妈妈,而不是跟爸爸。
而我恰恰相反。
二
第一次发现老爸比老妈对我更加关心入微,变得很话唠的时候,是在高中毕业那年暑假。当时跟一群朋友一起报了个旅游团去厦门玩,其实离家也不远,就两三个小时的大巴,但出发当天,老爸还是给我打了三个电话。
第一个电话打来时我还在车上,老爸问我到了没有。第二个电话是到了酒店的时候,老爸跟我说了一些出行安全之类的事宜。第三个电话是出去玩了一圈之后,晚上再一次回到酒店的时候,具体说了什么已经记不得了,大概也是一些小琐碎。
以前印象中的老爸一直忙于工作,跟他的交流少之甚少,对他的了解也不深。这是第一次发现老爸的话唠,也是第一次打从心里感受到老爸对我的关心细致入微。莫名想起“铁汉柔情”,这么形容并不准确,但大概是这么个意思,老爸的柔情让我的心变得柔软无比。
在之后的成长岁月里,我经常会想起老爸带给我的这份初始的“柔情”,从而能够以更加柔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尖锐。
二
跟老爸两个人面对面坐下来喝茶聊天,聊工作、聊生活琐事、聊一切能够想到的话题,这样的场景,你能够想象吗?
夏天的晚上,老爸喜欢坐在天井旁边的一块小空地上喝茶。偶尔回家,我经常会推掉朋友的聚会,待在家里陪老爸喝茶聊天。轻柔的夏风拂面而来让人神清气爽,抬头还可以看见夜空中的星星点点,好不惬意。
有一次一个朋友来找,进门看见我跟老爸两个人对坐聊天的样子,不禁感慨:“你居然能跟你爸这样闲谈,我跟我爸就不行,我们聊不到两句话就没话聊了。”朋友这样的情况,我也见过不少,所以我也很庆幸自己跟爸爸能够无话不谈。
其实也不能说是无话不谈。身在异乡独自打拼,生活难免会有苦涩,对父母“报喜不报忧”是大多数人的选择,我也不例外。隐去了一小部分“苦”,剩下的“酸甜辣”已经足够我跟老爸畅谈甚久了。
每次打电话回家都是直接打给老爸,然后再问问老妈的情况,每次给我打电话的也几乎都是老爸。有一次老爸在钓鱼,没能空出手来接电话,老妈在一边就接了,然后我竟然发现跟老妈聊起来很生硬,甚至有点尴尬。挂了电话之后,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
其实来自原生家庭的亲昵是限量的,有的人跟老妈亲昵一些,有的人则跟老爸亲昵一些,我显然是后者。
不过这并不妨碍任何,对于老爸老妈我都是同等的感恩和深爱。
区别只在于,我跟老爸之间有着一份独特的互动,那就是对彼此话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