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学生学习的沉浸体验
宋海军 199112 13053815899@163.com
2019年11月18日,收看了陶新华教授的第四次授课,感谢陶老师的敬业和奉献!
根据陶老师的讲解和《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的学习,沉浸体验的条件是:明确的目标和动机;有挑战性却可控的任务;直接和及时的正反馈;自己做选择等。
教学中,首先要和学生共同确定学习的意义和目标,这个学习活动是和学生的生活等相关的,也就是让学生首先知道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干什么?”或者说要“到哪儿去?”。结合我校课堂改革,就是对应我们“思维碰撞课堂”的“成果指标”,它的确定原则是: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单元的知识框架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要体现高认知和高参与;要使用外显的、可操作性、可检测的行为动词;使之达到指令清晰明确。
第二,确定好“成果指标”后,紧接着就是我们说的设计好课堂的“主问题”,这个主问题实质就是给学生一种“有挑战却可控的任务”,所以“主问题”的设计我们的要求是:围绕“成果指标”进行设计;要具备整合性、层次性、情境性、开放性、冲突性和成果性。“主问题”就是学习活动中贯穿全程的线索,是在解决的“怎么去?”的问题。
第三,“课堂活动的设计”,是把主问题进行分解,分步骤分阶段的分别实施的过程,是具体的“去的路径”,它的围绕“课堂的主问题”,考虑课程标准、教材、学情、教学条件等因素,依照的原则是:主体性、整体性、层递性、多样性、生成性。活动设计的有趣,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积极参与,愉快的完成,所以活动设计也特别考虑“学情”,体现一些孩子“自己的选择”。
第四,“课堂评价”,我们提倡“嵌入式贯穿全程”,实际就是“直接和及时的正反馈”,解决的问题就是“我们已经到了哪儿?”,评价的方式可以有传统的测评和交流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等。
“成果指标”、“主问题设计”、“活动设计”和“评价设计”这是深度学习课堂需要解决的四个问题,四个问题设计的好,课堂的效益就高,孩子就会积极的参与,全身心的投入,就会在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学习,获得沉浸的体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