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想到,对很多事情没有主动性。之前是觉得自己缺少什么,比方说能量呀,自信呀等等。
因为看到过一种说法,比方说把自己当做一个大女主,想要什么就争取,有什么委屈就表达出来。
如果消极而被动的接受这一切,反而会有积累的很多委屈和难过。
现在感觉,其实是害怕主动以后遭受指责、嫌弃、否定。或者是闪回这样的情绪。
然后干脆就不去做了,消极接受会安全一些。
就好像是一些创伤性的片段,不是知道了道理,就可以做到的部分。
今天的咨询中聊到,有时候我很像受惊的兔子,外界的风吹草动,就有可能让我立马关注到外界发生什么,从而忽略自己的内心
那其实某一部分的我还真的有可能是麦琳,因为会想象到很多外界的假想观众。觉得他们眼中的那个自己才是要做的自己。
为什么会形成这个部分,今天咨询中有聊到
因为我的家庭里面爸妈爱面子,就想起来很多时候能被家人看到的时刻。要么是成为家人和其他朋友聊天的时候可以炫耀的一个话题。要么是从亲戚朋友的口中,了解到我会写作、会唱歌,才会觉得我这东西唱歌是还可以的(当然甚至现在都没有认为这些是可以的)。这样的一种方式,会让我觉得满足外界眼中的那个成功的自己才是对的,所以养成关注周围人的看法到底的什么样的习惯
其次家人对我感受和需求还有价值感的忽视,让我觉得我的感受、需求和价值没有那么重要。
让我想起来小的时候有一次吃饭,大概二三年级的时候。我妈特别忙,我爸在我的印象中只做过十个手指头能数过来次数的饭。
然后我妈做了花生,我不喜欢吃这个菜,我表达不喜欢的方式就是和他们置气。
我的诉求其实是“我在表达不喜欢,你们应该看到的需求”
我父母生气的原因是“家人都在这么忙碌的情况下,给你做吃的了,你需要懂事一些看到大人的难处”
我小时候特别喜欢用怄气的方式,表达我的需求
我爸特别看不惯我的态度,可能某种程度上也激起了他小时候被爸妈这样对待方式的一个反应
然后他当下就把我丢出去了,是连人凳子一起从房间里丢出去。
虽然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但是我还是能回想出来我被抛出去以后恐惧的心情
然后摔到地上,脑袋变得一瞬间空白
再回想起来,这样的方式不会教我,让我懂得“你好好和家人沟通而不是怄气的方式才是一种正确的表达情绪的方式”
只会让我觉得,我的诉求是不重要的。(表达出来自己的不喜欢,爸妈不需要看到你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那不重要)
或许还会觉得,拒绝别人是要付出代价的。(说出我不喜欢,约等于有可能会被打)
然后小学时候有一段时间,我不知道为什么,从来没有在学校上过厕所。因为我觉得上厕所是一件很羞耻的事情。忘记是因为什么,就是会觉得如果下课因为上厕所回不来,会很难办。甚至有一次宁愿尿裤都不愿意在学校上厕所。
还是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学校的老师说我的头发是不是太乱了,主要剪了有空去剪剪头发,我不敢回家提出我需要剪头发的需求。
现在突然明白,心理咨询的一种方式,之前目前我在做的,其实是教会我怎么看到自己。怎么观察自己的感受,正视内心的想法。
有时候我在想,我对自己都有这么多的审判,对别人不可能没有审判的。
这也是说真正的爱是源于自己内心的,只有自己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才会懂得真正的爱别人。
就像我今天去买电瓶,总觉得那个要我50块钱就换个车把的人是个大骗子。
当然有可能对方就是大骗子,但是我没有那种完全对人当下芥蒂的能力。
也是那个“风吹草动”的部分,有时候那些没有那么重要。
因为环境没有那么可怕,我也不是兔子。
就比方说之前李笑来的书中提到,低等动物的头是可以看到180度角度的东西,因为这样在危险靠近的时候,可以达成自己是安全的。
而我因为太没有安全感,风吹草动就喜欢关注别人,所以大脑不可能发展出更成熟的心智,也不会发展出更智慧的大脑。
因为只有投入持续的专注力,才会建立更有厚度的大脑皮层。当然这个说法是否有科学性待考证。
就是当你希望变得更聪明一些,其实是要放弃一部分安全感的。
放弃的安全感可能是对周围人的关注
可能是对社会的眼光和构建等等
然后真正的关注自己
比起兔子,我更希望自己是头狮子,老虎,大象,变得更有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