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头蛇尾比喻开始时声势很大,到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做事不始终如一。
第一次参加的2019年第一期28天自控力共读营结课了,看着自己23天的打卡记录,谈收获和心得时,想到了小时候学得一个成语“虎头蛇尾”。
在参加训练营之初,我是以很大的改变之决心决定开始的。当看到这期共读营是《这样写出好故事》,“28天就能写出好故事”,心理那个由来已久却不知怎么开始的想法强烈起来。在随后打卡作业中,每次的作业共读班的老师出的作业题目也是煞费苦心,循循善诱。我在坚持作业的过程中,竟然发现写小说其实也不是遥不可及,竟然期待起自己小说的后续来。每一次作业都让我对于写小说有了更深次的理解。原来小说这要这样写的,原来情节是这样构建的。
每一天的打卡,我都既兴奋又期待,读着群友们各自写的情节和故事脉络,竟比看畅销小说感觉还要拍案叫绝。
可是在某一天因为时间和事情没有完成打卡,后面的打卡,就有点觉得坚持不下去了。就觉得这次没完成,就像期待的完美的旅程画不出完美的句号,有点自我颓废之感。后期的作业超有难度,就有点自我退缩之感,断断续续,打卡也就不积极了,甚至有了放弃的想法。
这让我想起自己很多次信誓旦旦的开始做一件事,很多的坚持,一旦被打断,都很难再继续,即使继续了,再没有当初的踌躇满志,反而有些意志消沉,再也找不到当初的感觉。
很多次的打卡训练营都是如此,只要中间有一次落下了,课程达不成100%,我的劲头就已经连10%都达不到了,就像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其实很多课程,我落下一次,哪怕落下两次,我的完成度还能是90%以上,为什么我早早就放弃了。
这一次的共读营最后的作业是写自己的收获和心得。我却觉得自己更应该反思的打卡的这个心态。也许我坚持下来,我的小说也已已经能够有清晰地脉络和走向,现在我丢掉的只是一次快速形成一次学写小说的机会,之前又放弃了多少次学习成长的机会呢,甚至更多机会呢。
很多人把像我这样的做法起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完美主义者。
什么是完美主义者,百度百科上说,完美主义者的最大特点是追求完美,而这种欲望是建立在认为事事都不满意、不完美的基础之上的,因而他们就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
完美主义者却具有一股与生俱来的冲动,他们将这股精力投注到那些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上面,努力去改善它们,尽量使其完美,乐此不疲,但是,往往半途而废--虽然他们都是自动自发的。
也许开始工作时有一股永不罢休的劲头,但后来都会衰减,原因就在于在工作过程中,不完美此起彼伏,他们根本顾及不了那么多,最后那股稳做不辍的冲动只有认输。
这样一个听上去很好的名词,却是如此惨淡的结尾。
你是完美主义者吗?你只是虎头蛇尾,为自己不去坚持找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忘记了初心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