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学生们考试,试卷中有一篇文章《城市是乡村的纪念碑》,作者怀念逝去的村落,勾起了我的回忆。然而,城市何以来纪念乡村?那些被城市吞没的村庄,永远不复存在,它们只能活在人们的记忆中了。还好,我的村庄还在,每次回家,它总是映入我的眼中,虽然既熟悉又陌生;虽然我好久没有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好久没有去田里做过农活,但它却经常出现在我的心里,甚至我的梦里,在偶尔熟悉的场景里。
养育我的村庄的东边和西边都有我家的地,记忆最初,妈妈用独轮车,左右放两个筐,把我和弟弟分别放在两边推我和弟弟去田里,我忘记妈妈去做了什么,也不记得我和弟弟去做的什么,或许,妈妈一刻不停的忙碌,汗流浃背,而幼小的我们在玩小虫、小草、玉米须……好奇地观察着这个,一切无法再现,独轮车也不知去向了,但妈妈车推我们的记忆,永远地成了珍藏的怀念,那时候,妈妈一定很年轻吧。
长大一些的时候,大概独轮车已经盛不下我们两个了,就成了我们一路小跑地跟在后面,到了自留地,妈妈就开始干活了,而我,也开始帮妈妈干活了,慢慢地,我学会做一切力所能及的农活,拔草、薅苗,点籽,喂肥,锄草,浇地……有假期的日子,大部分时间都是和大人一起干活了,那时并没有觉得多累,只是觉得那是很自然的事情。我是农民的孩子,做农活时我应该具备的能力。
最幸福的事情是看到在田野里叫卖冰棍的叔叔大爷,妈妈会买冰棍给我们吃,几毛钱一支?没印象了,但那时时最向往的事,一家人围在低头吃那凉凉的冰棍。而现在,我随时都可以买到各种各样那个的雪糕,但我却不能多吃了。
累了,妈妈会让我们休息一会儿,于是地头上的树荫便是快乐的场所,夏风习习,柳枝摇曳,坐在树下,凉一凉汗,然后看一群群蚂蚁忙碌,有的在搬家,有的在努力拖食物,有的在爬树……看着他们,小小的身躯却以那样的速度奔忙,督促我也不能停下来。柳树下是河沟,河里有清澈的水,有时候鱼儿调皮,便泛起一圈圈地涟漪。
我还记得,有时候我也下河摸鱼,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在村北的河里,水也很少,乡里人因为存水浇地,垒起了一道道泥埂。我用手掰开,发现了一条条黄黄的老泥鳅,因为没有水的保护,很容易抓到,那次真的是收获颇丰,我和儿时的伙伴满载而归,那是我最成功的一次抓鱼经历。
小时候,我跟着奶奶,去地里,钻进棉花丛里乘凉,捏泥人。奶奶会耐心的教我做许多事情。从奶奶那儿,我感受到更多的爱,也许打小我就是一个懂事得让人心疼的娃娃吧!每年春天,奶奶都会带我去挖野菜,奶奶教我认识了许多野菜,不知道学名,俗名也记不清楚了,我尝过许多野菜,有的味苦,有的却是香甜的,尤其是春天里生长的那种茅草芽儿,又甜又嫩,到现在每逢春天,我都会记起它,不能忘怀,会记得抽个时间,带儿子去拔,儿子也喜欢,只是,在城市,甚或乡村,这种东西已经很少见了。
乡村的每处景色,都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那村西边的人工河,小路边的老榆树,春天里我还从那树上捋过嫩嫩的榆钱,那村北的老井,我曾不止一次的从那井里取水,用尽所有的力气拉车上河堤上的小路,还有我们家老屋的那棵老枣树,记得奶奶家那长长的院子,我下过的地瓜井,每一个都成了最深的记忆。
乡村的小路,我走了无数次,从春天,夏天,秋天到冬天,庄稼从幼小的弱苗,茂盛,到收获与最终土地的空寂,一年又一年,妈妈滴落到土地上的汗水,我看到的,看不到的,还有我自己,那一滴滴落下的汗水,不是劳累,它已经化作了我对土地的爱,对家乡的依恋。
愿那小小村庄一直都在,在我不喜城市的喧嚣之后,仍可以在那里找到自己的根,仍能寻得一片宁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