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每天写1000字
七月十四思亲节,故人遥望盼子归

七月十四思亲节,故人遥望盼子归

作者: 垚栢 | 来源:发表于2016-08-15 21:31 被阅读0次
中元节

上元元宵,中元祭先,下元祭祖。“中元节”来自《大藏经》,也算是一则孝道故事。

七月中,中元节又到了,每年的这个时候,家里又会热闹一番。

以前的这个时候,我都会在家里为逝去的家人过节。

「1」写“袱”

袱包

我们镇上的传统,是在七月十四的晚上,将写好的“袱”在祖堂前堆成一堆一堆,上香,点火,一堆一堆的“钱”就会随着火焰与飘上空中的纸灰,送到逝去的亲人那里!

我们的“袱”啊,其实是一个个“信封”,在“信封”上,写上亲人的姓名、时间,将包裹好的纸钱放到这个信封里面,放在预备好的竹篓里。

同时,我们也会给鬼差和野鬼们烧一些钱,希望它们不要为难在彼岸世界的亲人们!

「2」碱水饼

写完“袱”后,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那就是做“碱水饼”(方言:hanshuiba),现在的饼都喜欢用人工碱,而我们当时,都是用稻杆儿烧成灰,用水把这些浸泡,这样也能做成碱水,之后,就可以用来做饼啦。

记忆中的碱水饼,味道是有一股稻杆儿的味道的,甚至还有点咸咸的,汗水的味道,哈哈。

自己做出的饼,更有不一样的味道,也不知道上面粘满了多少自己的汗渍,就像做包子一样,捏成不同的形状!

当然,碱水饼做完了,我们还会配一些菜,但碱水饼作为主食,同时一年来也不可多得,因此,别的菜似乎就没有存在感可言啦!

「3」祭祖

烧袱

还记得,小时候先是作为辅写,陪着哥哥姐姐们写,后来,他们都长大了,读大学了,就轮到我了,我成为了主写,带着一群侄子侄女,也闹腾闹腾。

写好了“袱”,做好了饼,接下来就是送祖了。

大家伙都倒腾着,将这些“袱”挑将过去,在祖堂钱,堆成一堆堆小山!看着这些个“金山银山”,心里想着,爷爷奶奶在那边能享福了,这么多钱,只要不是通货膨胀,过的日子也倒是舒坦。

除了纸钱啊,也会给他们带上一些现代的东西。什么洗衣机、智能手机、电脑啊等等,让他们在那个世界里,也能感受到现代化的气息!

钱送过去了,上个香打个爆竹,提醒亲人们出来领钱,把饼给吃咯。

「4」团圆

“元”。

一年有“上元”、“中元”、“下元”。

上元元宵,中元祭先,下元祭祖。下元出自道教,是水官的诞辰,也叫完冬节,在每年的十月十五。

“三元”节,说是都与先人有关,实际上何尝不是借此机会,一家人团聚?

《牡丹亭》说:“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这样的行动,也正是我们陪伴亲人的好时机,也不枉费家人与己的一往情深。

如今,城市的车水马龙,生活的着急忙碌,似乎越长大,我们就越是忽略了家里的亲人了。

“由来只是新人笑,有谁听见旧人哭。”

旧人是故人,故人作蝶舞。恍惚一世,怕只是白白做了这一起蝴蝶梦了!

相关文章

  • 七月十四思亲节,故人遥望盼子归

    上元元宵,中元祭先,下元祭祖。“中元节”来自《大藏经》,也算是一则孝道故事。 七月中,中元节又到了,每年的这个时候...

  • 元宵吟2023.2.4

    身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元宵倍思亲。 悬灯结彩月圆时, 遥望星空思故人! 父母盼儿成龙凤, 哥姐愿妹圆初心。 一生坎...

  • 盼故人归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月圆又缺 雁去又回 故人无踪 无处可寻 心心念念 常有慽慽 世人皆说 人已远去 唯吾不信 致信...

  • 盼故人归

    若穿越千年之前, 在灞桥, 在宣城的谢亭, 轻拉你衣袂, 无语凝噎, 相看泪眼。 折杨柳依依, 送寒梅一枝, 敬离...

  • 盼故人归

    忽仰天长啸久叹息,往事已入云烟里。 苦不尽心意,悲自泪眸起。 倘如片片花轻衣,悠...

  • 七月十四思亲节

    和有些地方不同,在我老家,七月十四是一个节日,鬼节就是今天。 每年到了今天,家里当家的人,都会早早上街,去买香烛纸...

  • 父亲节:游子归心似箭,父母倚门而盼

    父亲节、端午节双至,游子每逢佳节倍思亲,归心似箭;父母倚门盼子归旧巢,望眼欲穿,便情不自禁想起下面这首令人动容、催...

  • 《盼》文.一壶道人

    烈日炎炎一老妪 手握拐扙村口立 满头银发肤色黑 翘首遥望盼子归

  • 盼君归,思亲人

    黑漆漆,天未明。 思绪飞,盼亲人。 昨年去,新岁临。 南北分,为生存。 少怨言,存感恩。 多包容,增感情。 互疼爱...

  • 但盼故人归

    又到了11月中旬,不平静的15年亦如水般悄悄流逝。这一年,我结束了高考,似乎一切都已告一段落。 细细回想中学的日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七月十四思亲节,故人遥望盼子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vaus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