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我们活着,所有人都有能力改变自己,甚至是从根本上改变自己。
All of us retain the capacity to change, even to change in fundamental ways, as long as we live.
这段话是Karen Horney的《Our Inner Conflicts》在这本书一开始写的,这本书也是对抗自我冲突读的第二本书,第一本也是《The Neurotic Personality of our Time》。
Horney最伟大的一点是提出这种自己跟自己较劲,不断内耗的状态是可以自愈的。
Horney认为冲突产生的核心动力是“亲近人”、“对抗人”、“回避人”这三种态度之间的基本冲突。有点三位一体那味,但是这三种状态是互相对立的,所以这种冲突会让人窒息。
有的时候会觉得自己活得特别拧巴,特别别扭。又在低自尊的裹挟下,不愿意去承认自己的不合理化。按照大白话就是“死要面子”,而这种盲目认为自己干啥都是对的,其实也是自卑的一种体现。甚至,有些人在意识里就拒绝反思这一切的不舒服,恐惧和愤怒占据了心头,甚至无关对错,如同杠精附体,就是纯粹的坚持自己。导致自己有的时候会深陷在一种心境下出不来,什么也做不了,因为只要行动,就意味着改变,只要改变,那就是否决自己当初所坚持的东西。随后就是佛系躺平,我不动,但是让世界的变化主宰我,错不在我,错在这个世界。最后,我永远正确,立于自己世界的不败之地。但是外部表现就是,随波逐流,止步不前,听凭命运的摆布。但是好笑的一点,虽然没有否定自己,但是自己却高兴不起来,因为冲突才是这种性格的底色,拉扯才是这种气质的常态,内耗才是这种人生的基本要素。
有一种头皮发麻的感觉,心里想骂“你到底想怎么样?这也不行,那也不要?你到底想要些什么???”嘿嘿嘿,这才是冲突厉害的一点,要不Horney怎么说这是性格癌症。
Horney提出了四个基本步骤帮助自愈。第一步,清楚自己的心声,不要贪,只能选一个重要的东西;第二步,建立自己的价值观体系,让浮躁的杂音再也不会轻易奴役自己;第三步,学会取舍,必须在“亲近人”、“对抗人”、“回避人”中放掉一些,因为三体问题是无解的;第四步,学会勇于承担责任,自己要对自己负责,同时也要有容错率。
还提倡有意识地经历冲突,这在我看来和“刻意练习”特别相似,尽管痛苦,但是在练习中不断训练自己在面对不同种类的冲突时做出什么样的应对决策,逐渐积累经验,打破桎梏。同时,感觉也是一种脱敏训练,让自己不要在经历冲突的时候过于敏感,而是逐渐趋于平静。
同时也有一点自己的感受,这种于冲突的正面对决,其实也是小心培植自信心的一种方法。每一次小小的胜利,都会增加自己的一分信心,慢慢的人的底气会变足,在从容自若之中处理好各种冲突表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