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将快速下降,真正的冬天来了。这可是考验老年朋友的时刻,该注意什么呢?你还是按照常规的养生方法,确保安全渡过冬天。
按照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领军人物石汉平的建议,解决好冬天的“吃、睡、动、医”四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看重一个“吃”字。民以食为天吗,吃饭可是第一要务。按照石教授的建议,必须做到三点:一是要丰富多“菜”,也就是吃的品种、类型要精粗荤蔬等“全面发展”,而不单一化;二是吃的食物要做到“东、南、西、北、中”各个产地的全方位地吃,避免单一化; 三是所吃食物要做到红黄绿紫青白篮各种颜色多样化地“全面开花”,避免单一化;四是要顺应季节变化而食用顺应季节性食物,尽量避免反季节食物。另外,要树立“吃饱是生存,吃好才是生活”的理念,坚持早饭吃好,中午饭吃饱,晚饭吃少的原则,传统的饮食方法依然管用。一句话,吃饭吃得好,药才吃得少。
其次重视一个“睡”字。俗话说得好,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觉补。人的三分之一是在床上渡过的。它不但使你的肌体得到舒缓放松、静心养神、恢复体力,还能增强免疫力,提高人抵抗疾病的能力。尤其对老年人而言,晚上睡觉自不必说,而中午适当小睡同样有百利而无一害。
第三不可缺的“动”字。古代人的造词自有它的深刻含义,活动活动,要活就要动起来。因此,老年人的运动特别重要。当然啦,根据生理和心理特点,老年人的运动必须把控好“慢、柔、稳、暖”的方法,适当适量适应性地选择一些活动项目,像慢跑、散步,或者八段锦、太极拳之类的,并且尽量靠近有支撑的运动器材、扶手的活动场地进行锻炼,以免因不慎摔倒、扭伤等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同时,应选择暖和的地点和时间进行运动。另外,心理运动也不可或缺,经常性地找些老友聊聊天说说地、下下象棋打打牌,无疑也是一种心理运动的不错选项。
第四是不忘一个“医”字。毕竟老年人的身体远不如青壮年,各个“零部件”都在逐步地退化也属正常,特别是个别老者对体检单上的“↓”或者“↑”特别的敏感。随着科学的发达和体检仪器的越来越精密,要想查不出毛病都难。因此,抱定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的积极心态,多听医务人员的真诚告诫,有病及时医治,万不得已而吃点药挂个滴也在所难免,小洞及时修补,免得大病吃苦。
总之,活得长活得久靠自己,活得健康更要靠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