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曾经在网上看到这么一段话:
读书如果没有思考,
阅读就是另一种“电视节目”,
只是娱乐,没有提高;
读书如果没有指导,
阅读就是另一种“盲人摸象”,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读书如果没有陪伴,
阅读就是另一种“野蛮生长”,
重视结果,忽视过程;
读书如果没有分享,
阅读就是另一种“过眼云烟”,
重视过程,忽视结果!
那么究竟该怎样阅读,才能更好的吸收知识,让过程和结果兼得?这一度成了我的阅读障碍。
当然,我的阅读障碍还不止这些,是属于“没有最多,只有更多”系列的。解决克服这些障碍,是我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否则我只能在低效的阅读层面上挣扎,。
不过我很幸运,幸运是什么呢?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惊喜,那就是我参加了帅小冰老师的《30天读书变现训练营》,在这短短数日,我阅读中遇到的障碍一步一步的迎刃而解。
现如今训练营已经结束,想想这段时间同学间的鼓励,学姐学长的陪伴,不禁有些失落。
好了,不再自我感慨了,现在进入正题,复盘课程自己学到的知识,巩固自己,也希望可以对你有那么一点点帮助。
训练营课程分为3个阶段。
首先是暴力突破5大阅读障碍,变身阅读超人。
说到突破阅读障碍,最重要的肯定是提升阅读速度,高效吸收书内知识。
我是属于那种三个月看不完一本书型的,不仅速度慢,而且合上书的时候,内容也记不住多少,甚至过一段时间后,对内容的记忆让我怀疑自己是不是没看过这本书。
进入训练营后,我学习了新的读书方法,有手眼协调法、“Z”字型减少眼球聚焦频率、寻找关键字、苹果阅读法、卡片阅读法以及主题阅读法等方法。
不仅让我从最开始阅读速度每分钟430字左右,提升到现在每分钟900字左右,而且利用“苹果阅读”法大大提高了我的阅读效率。
苹果阅读法是什么呢?就是带着问题去读,看到和问题相关的关键字、段落记进准备好的表格内,再把表格内的关键词归纳成3--5个重点,最后复述心得,这样对这本书的记忆就更加深刻了。
用苹果阅读法最重要的是要抱着“我要苹果”的心态,最后才会得到苹果,千万不要贪多哦。书中其他的“果实”可以多次阅读积累,你一定要相信,5个小时看5遍的收获肯定大于5个小时看1遍.
我用这个方法看了《一本小小的逻辑书》,对比之前阅读方法,收获的知识点以及理解力高了许多。
如果你看书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娱乐感,而是为了积累素材。那么卡片阅读法是最好的积累方式,因为它是属于创造型的阅读积累。
这个方法源自大文学家纳博科夫,他曾说过:“我的写作计划是灵活的,但我对写作工具则相对讲究:横格的布里斯托卡片、削得不太尖的橡皮铅笔”。
我国的写作大师钱钟书先生学贯中西,却也是对卡片学习法情有独钟,他一生积累读书笔记卡片近十万张。
所以,卡片阅读法可以担当得起积累素材最好的阅读方式。具体是怎么操作的呢?先写我见:直接摘录原句,书中的某个观点、金句、故事,并且标出来源和出处,以便日后引用。再写我思:就是自己看到这些时的感悟想法。
我喜欢用的卡片软件是印象笔记和萝卜书摘,纸质卡片是某宝淘来了,没有什么要求。

第二阶段是创作回路,我手写我心。让我明白了写作没有套路可言,只有如实表述,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写出有真实感,足够真诚和坦诚的文字,才会让文章有力量,有竞争力。
这个阶段的作业是我手写我心,写一段自己的“英雄之旅”,我按照老师的方法,抛弃以往的写作方式,用朴素无华的文字写了一篇“英雄之旅”,或许真的是真情流露,写出来的文字竟把自己感动了。(也是唯一一次被评为优秀的作业哦)
纳博科夫曾今标榜“风格和结构是一本书的精华,伟大的思想不过是空洞的废话”,所以风格很重要哦!
我理解的风格,就是文字有自己的个人特色:词汇使用、修辞手法都别具一格。
好的风格能看到,但不能照搬到自己身上,如同齐白石所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一味地模仿只会东施效颦,适得其反。
怎样练习风格呢?首先用清楚、简洁的语言描述,呈现不偏不倚的事实,建立自己能理解和消化的写作风格。
大家都知道“输入决定输出”,所以课程里有使用“阅读本”,重塑阅读习惯,里面的每一篇美文都是老师精挑细选的,席慕蓉的《岁月》,汪国真的《我喜欢出发》、木心的《从前慢》、毛泽东的《心之力》……,那些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朴实却有力量,你会发自内心的赞叹文字里不可言喻的美,这就是文气。
提高文气的方法有两个,一是可以用费曼阅读法反复的读,读哪卡住了,再从头开始读,再卡住,再从头读,直到完全读懂为止。不仅可以弄懂晦涩难懂的知识点,还可以对书籍文章有不同的理解。就是所谓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这种方法简单易操作,却往往被忽略,我们总是忽略最简单的方法,就像我们往往忽略最爱我们的人。
有句话说得好“我们不是巨人,但我们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就是提高文气的第二种方法,借鉴民国大师、当代作家、读书博主,站在他们的肩膀上帮助我们消化理解,比如民国大师木心的《文学回忆录》、台湾美学大师的《蒋勋说唐诗》、《蒋勋说宋词》、女作家闫红的《闫红解读红楼梦》等,都以他们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角度解读和鉴赏,带给给我们无限的启发。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写作方式——写作轮盘,就是把写作的六个环节(明确目标、读者定位、头脑风暴、组织文章、写初稿、修改)打破,可以从任何一个步骤作为起点进行创作,只要保证在每个环节上花的时间和精力差不多就行。

第三阶段就是如何读书变现,那就要打造一款属于自己的产品,比如写书评、听书稿、拆书稿、写书单等。
这块我就不多说了,因为自己还在成长的路上,现在的首要任务是坚持持续阅读,坚持积累卡片,“积微者速成”嘛!
在训练营里大家抱团成长,有老师的指引,有课程的启发,有学长学姐的认真点评,有同学间的相互鼓励,感恩一路有你们的相伴,让我从未孤单。
来日方长,未来可期,愿我们早日遇到心想事成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