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译文:孔子说:凡是自己拎着十条肉脯来拜师的,我没有不认真教诲的。
解读:
这句话讲,孔子说来求教的人自行束脩之礼。孔子看重礼仪的完备和背后的态度,这是孔子对礼的重视。朱熹说:“圣人之于人,无不欲其入于善,但不知来学,则无往教之礼。”孔子有教无类,人人他都想教,帮他们进步。但若对方并不想来学,就不会发现和提出困惑,自然没有传道授业解惑的必要了。所以孔子要判断学生是否有求知的欲望和拜师的诚意。怎么判断呢?孔子说只要学生带礼物意思一下,就是有真诚心❤,他都认真去教。人家不想学,就不去教。人家自己玩得挺好,你非教他玩,还要手把手教,很可能破坏人家玩的兴致。
“礼闻来学,不闻往教。”易曰:“童蒙求我,匪我求童蒙。故必其能自行束身修礼,而后可施教诲也。”按照周礼,只听说学生到老师那求学,没听说老师到学生那去教。师道尊严,静而自守,绝不攀缘。如果学生来求教,却没带礼物,很可能是信任和诚意不足,或许只是浅会面,集邮票一样。不是真心求教,他自然想不到,也不愿花心思、付代价。真心来拜师的,一心求教,唯恐不收,诚于中而行于外,怎会不用心准备见面礼呢?
中国古代,讲孝道和师道。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孔子讲求的见面礼,是师道之礼,代表恭敬心,礼不可废。这或许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敬畏心❤和仪式感吧。敬畏心❤是内在的真诚,仪式感是外在的礼节。做学生,心中要有“信”,要把老师看成真善知识,正如颜回说夫子,仰之不可及,“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意思是夫子之道很高深,自己很难达到夫子的境界。做学生,除了心中有“信”,外在还要有完备的礼节。师生之间,师资道合,教学相长,教泽绵长。
谨以此篇致敬一藤的每一位恩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