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 在西宁散步的十二个小时
提前从马蜂窝预订了六日青海大环线拼车加住宿。因为半夜才到西宁,所以决定推迟一天开启大环线。第二天可以修整一下,睡足了,俩人逛一逛西宁市。
昨晚出站的时候,路边的老乡们家庭旅馆住宿报价比我网上订的价格低很多。懒得来回拖行李换地方,所以早上跟旅馆破头老板讲价,以跟路边价一样的价格多订了一晚,看来网上的会员价也并不实惠。
早上出门,才发现住的地方楼下有很多的门市和摊档,专卖虫草,这一片叫玖鹰虫草市场。大清早就有不少回族兄弟出摊了,一小堆儿一小堆儿虫草摆在大笸箩上,或者装在塑料袋里。买家扒开袋子看看成色,然后就用衣襟把手一遮,双方在衣服下面用手势比划价格。我头一次现场看到有人这么讲价,不禁多看了两眼,又觉得不太礼貌,眼神也遮遮掩掩的,倒引得讲价钱的俩人看了过来。有个汉子的摊子摆在排头,几堆虫草堆的整齐,还有红花和其它一些药材,装在罐子里也摆的整齐,我走近去拍照,汉子很乐意,但是自己却躲出了镜头。照完了旁边一个壮汉说:“拍了这么多你不买一点吗?”身处一群小白帽的民族兄弟之中,我也分辨不清人家是玩笑还是提意见,赶紧拽着艾米,讷讷喃喃:“我…我们就看看……看看,不买,不买……”加速溜走。
步行去著名的东大寺。早晨空气颇有些清凉,好像一下子回到了春天,或者初冬了。街上本地行人女子多是蒙着头纱穿着半长袍子,又保暖又防晒。而且一些职业女子头纱下眉目清朗红唇鲜艳,袍子下配小脚裤高跟鞋,又平添了几分妩媚和干练。看到扣着小白帽的穆斯林大爷,我总忍不住多看两眼,觉得他们比汉族大爷们多了点严整和深沉,似乎人人都是心怀信仰、学养深厚的阿訇。有这些来来往往的行人,建筑并无特色的建国大街就让人觉出是在外地了,东大寺所在的东关大街就更有点异地风情了。
西宁东关大清真寺,本地人叫“东大寺”,是青海省最大的清真寺,与西安清真东大寺、兰州桥门寺、新疆喀什艾提卡尔清真寺并称为西北四大清真寺。历经多次破坏和重修,建筑兼容了回、藏、汉各民族的风格,古朴端庄。既有伊斯兰寺院特有的绿色圆顶和高高挑起的金色新月,也有藏传佛教特色的鎏金塔尖,还有汉族建筑的规则方楼。义务讲解的中年讲解员大概是有教职的,讲解得特别认真,态度严肃虔诚。示范做叩首礼的时候,不是在示范而是真的在礼拜。因为大学的好友是穆斯林,而且我也一直对各方宗教比较感兴趣,所以对伊斯兰教发展和教义还算了解。只是怕普通游记又涉嫌敏感内容被锁,所以就不再赘述。
东大寺这一段时间正在修整,寺内的主殿被挡板围住,院子里也有多处地砖被掀开堆在一边,整个院子被绿色的遮阳棚覆盖,有许多的地毡堆卷在一边,有活动的时候教众们就铺开跪拜。据说开斋日活动的礼拜活动最盛大,从寺内一直要到外面的整个街区,几万教众同时诵经礼拜。
出了东大寺,照别人攻略上指点,去看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馆和藏医药文化博物馆。额~~这个,是这次最失败的景点。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馆外观建筑恢宏大气,票价也很“恢宏大气”。然而里面的展品并不太丰富:矿产介绍、动植物标本、图片……只有区区两个展厅,那么大甚至称得上有巍峨的展馆,大半空荡荡,参观的人也不多,而且很快被讲解员都带领到了售卖琥珀蜜蜡松石的大厅。有点可笑,别的跟团游是被动的被带到这样的地方,我们居然自己晃荡了半个多小时的公交到这偏远市郊,又花了高额票价自己进入这样的售卖厅!心里有点愤愤,果断放弃了对面的藏医药博物馆,那个馆外观更恢宏大气,更富丽堂皇,并且票价也同样“恢宏大气”!推测藏医药文化哪用得了这么恢弘大气的场馆啊,这规模都够开一家藏医院了。大概里面也是以卖虫草红花羚羊角来维持运营吧。
回到市区,在东大寺附近的老城区闲游,吃了手抓肉;喝了面片汤;尝了蒸熟的青稞麦粒;打问了黄桃大杏的价格;对比了各家酸奶的报价;青海奶源丰富,号称无酸奶不青海,我们先后品尝了10元、5元、3元,10块钱四碗的不同酸奶;还研究了各种围巾头纱的不同质地和花色;了解了奶皮、奶酪、各种花式馍馍的外观质地……西宁是个多民族多文化融合的城市,寺院众多,我们按照地图所示,参观了附近的金塔寺、宏觉寺、文庙。
跟中原地带不太一样的是,各家寺庙都并不是作为旅游景点开放的,而是真的参拜修习的宗教场所。所以都很低调。虽然也都有鎏金的塔顶或装饰繁复的经幡,但是都是信仰使然,并不为参观展示而粉饰装潢。
金塔寺是藏传佛教的寺庙,是著名的塔尔寺的属寺,也就相当于塔尔寺的驻西宁办事处,因寺内主殿上鎏金的塔顶得名。寺的历史悠久,可上溯到文成公主入藏时期,寺庙曾被毁坏拆除,现存建制很小,紧凑质朴,除了主殿保存完好,其余部分都是上世纪20年代重修的。现在仅存一圈两层的砖木结构僧舍和一个小小天井样院落。院中的塔状香炉里焚烧着松柏枝叶和青稞杂粮,烟气盘旋缭绕。一对中年夫妇正在祭拜,男人一手捻佛串一手把一瓶白酒绕着香炉洒向天空,女人站在一边嘴里不停念念有词。有两个穿红僧袍的年轻僧人进主殿礼佛后,从窄窄的木楼梯上了二层,我们也跟上去,上面也有小小的房间供奉了几尊菩萨,其余的就是僧舍和其它生活区域了。从小客房里请了小小的三盏酥油灯,在主殿前点燃供上,想进主殿,看门口写“脱鞋进殿”,想着自己赤脚不雅,就没敢上前。殿外正整理供奉的酥油灯的师傅说,进去吧,赤脚也没关系的。这才小心进殿。一个妇女磕了长头正准备出来,我学不来长头,只是按中原佛礼跪拜。用心一样,想菩萨不会怪罪不识礼数吧。
宏觉寺藏得很深,就在金塔寺的对面,在一个破败的印刷厂里,如果不是大门口的文物保护标志牌,几乎都找不到它。进了厂门,是一间半的快要垮塌的半砖半土夯的瓦房,房檐上生着茅草,屋檐下立着小石碑,标志着这就是宏觉寺的旧址。但是抬头发现茅草后面赫然是金碧辉煌的挑檐的重檐屋顶。肯定还有新佛殿!探头寻路,却不像有路,走到院子尽头才发现在两栋旧房子之间有两尺多宽才可通人的小胡同,墙边画着“通往主殿”的箭头。
贴墙而入,里面非常逼仄的空间里藏着一座弘大的大殿。大殿的屋檐几乎挨着前面旧楼房的后墙,周围全被旧房舍围绕,一点多余的空隙都没有,而且也没有另外的进口。殿门口挂厚重的布幔。只有一个年轻人在殿外闲立,问他“能进吗?”答说快到闭殿的时间了,但是还能进。撩开布幔进殿,殿内的布局让人震惊至咋舌——和殿外的窄仄不同,殿内空间很大,两层楼高的三世佛迎面端坐,金面端庄。两边分列菩萨和罗汉。一个小伙子正虔诚地逐一跪拜。宏觉寺是藏传佛教寺庙,看进来时墙边的介绍,也是历史名寺,文成公主入藏途中句曾在此停驻月余。宋元明历朝都有高僧班禅在此弘法修习。建国初,习仲勋也曾在此和十世班禅商讨入藏事宜。大殿门口挂着佛教文化研究所和宗教协会的木牌,这殿内的规模才配得上是宏觉寺的真身。
拜过三世佛,来到后殿,又被震了一惊——整个后殿的大堂里全是一排排紧凑排列的高榻,榻上整齐摆放着布蒲团。看来是讲经诵经的场所。殿两边墙根的木橱柜上,全是旧旧的经书,裹着各色的包袱。不知是教众寄放在这里的,还是保存下来的文物。殿的后墙上,满墙供奉的是一尺高的佛像。隔一段有一尊大点的,牌位上写黑财神菩萨、青财神菩萨、红财神菩萨……数一数,大概五色。临出殿,请教接待我们的红衣喇嘛,原来藏传佛教中财神真的分五色,各有主使。年轻喇嘛温和地把我们送出殿外,告诉我们今天到时间了,可以明天早上再来,参加八点的法事。
宏觉寺虽是历史名寺,但是因为曾经衰落,重建后也并不是作为旅游景点出现的,所以网上介绍很少,这里贴上仅有的凤凰网对它的介绍链接,算是最详尽的了。
https://fo.ifeng.com/a/20180911/45160011_0.shtml#p=1(西宁宏觉寺:文成公主出嫁时曾住在这里_佛教频道_凤凰网)
进宏觉寺参观算是意外收获,很多来西宁的人都不知道这个名刹,或者只知道寺名却没有找到。另一个意外收获是在宏觉寺旧殿外,遇到一窝萌极了的小奶猫,呆萌呆萌,可爱得不得了!!
大半天之中,天时不时飘着小雨,气温一直很低,以至于自恃身体健壮不咋怕冷的艾玛也有点挺不住了。于是决定要买御寒衣物。在繁华地带沿街逛半天,挨个儿商店冲进去找厚衣服。大夏天啊,艾米买了加绒冲锋衣,我买了长袖卫衣,才感觉健康和性命都有了保障,才能塌下心来继续游逛。
看庙看得兴起,索性一路寻找,继续看下去:
文庙,儒教文化的殿堂,供奉先贤孔圣。藏在一堆酒吧和青年旅社的后面。几近颓败。大殿破旧,殿门紧锁,檐柱都褪了彩漆。殿前的香炉上系着一些彩绸哈达,时间久了,也都褪色破损了。不像是有近期内过拜祭的痕迹。我们纳闷,时值高考放榜前后,难道本地人民都只拜各家神佛,不拜孔夫子的吗?换到中原地带,这一两个月文庙肯定香火鼎盛啊。
南禅寺和法幢寺。两座汉传佛教寺庙,一为僧人修习,一为尼姑修习。两座寺院比邻而立,坐落西宁市郊的南山上。时间晚了,两座寺都已经闭殿。南禅寺一侧有居士修行的居士林,进院去,观赏居士们种的花花草草和小猫小狗,供奉佛灯的灯龛周围摆着好多多肉,长得茁壮,看来佛香庇佑下,连肉肉都带了仙气啊。寺门口上下靠扶栏摆满了花盆,各色西番莲大丽菊开得满阶繁盛。隔着寺门缝向里瞄一眼,里面至少两进院落,空间挺大。
旁边的法幢寺供住寺的工作人员进出的小侧门虚掩着,推门进去,看门的大爷嘱咐我们就在前院看看上柱香,就别往上走了。院里有两个女子领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在院里上香;一群鸽子咕咕地在一边踱步;大水缸里种着荷花,女贞树长得遒劲如华盖,有两个女尼坐在僧房前的栏杆上。整个佛院安静而清洁,往上的高台上,汉白玉的观世音立像慧眼低垂,俯看我们这几个迟到的香客。再往上,只能看到大殿的屋顶,从寺外看的时候,知道向上延伸,寺的规模还挺大,现在院内看到依山而上,还有挺高的台阶和长长的木栈道直通向大殿和更高的山上了。
出了法幢寺,站在寺前的平台上,已经下午八点多了,天还大亮着,太阳斜斜的,离西面的山脉也还有段距离。山脚下的丁香园石牌坊下,有十几个大姐的广场舞已经开始跳了。在远处,是西宁市繁华市区,高楼鳞比,霓虹渐次亮起。背后是安静的两处寺庙,檐角的铜铃时不时铮铮作响。头顶天空隔一段时间就有航机隐隐轰鸣着飞过。一边是佛界,一边是人间,山上是修行,山下是历炼。站在这两界之间,一时间仿佛顿悟又仿佛放空了。
下得山来,沿南川河向北,去中心广场看西宁人民的夜生活。路过下沉式体育场的时候,太阳即将下山,斜照悠然,体育场上有跑步的帅哥,我俩坐在草坪边上看帅哥歇脚闲聊,爹妈孩子的一路说下去……歇够了,一路辨识着路边植物而行:海棠还是苹果,萱草还是麦冬……有个也同样熟悉热爱植物的同伴,多默契!
到中心广场的时候,暮色微起。广场上渐渐聚起了消闲的人,音乐响起的时候,大家就围成圈跳起了舞。标准的藏族舞,舒展又自在。舞群里有不少年轻小伙子,这大概是性别和年龄比例最均衡的广场舞群了,男女老中青都有。人越来越多,舞圈也越转越大,我们在一边看得也兴高采烈,直到附近的音乐喷泉响起,就换了场地去看喷泉。喷泉没有跳舞的人好看,看了一会儿,就再换场地去看跳新疆舞的舞队。直到天渐渐黑下来,才兴尽而返。
这一整天,以俗众的身份参观这各家庙宇,稍微思考了下信仰和宗教的问题,蒙昧未果。只是觉得晚餐的牛肉拉面和街头的酸奶味道很好,饱了口腹之欲,结束了这一天在西宁街头的漫步,我等继续做个俗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