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风两袖去朝天,不带江南一寸棉。惭愧士民相饯送,马前骊酒密如泉。”这首诗,是况钟的真实写照.
况钟是谁?他是明朝的一位官员,为人处世刚正廉洁,不畏于强暴,不慑于权势。为万世开太平是他的信念,“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民”是他的名片。在他担任苏州知府期间,他解决了苏州赋税繁重、贪污腐败等问题,受到苏州人民的敬仰与爱戴。于是,苏州人民为他立了生祠,誉之为“况青天”。
不由自主地就想到了一位妇孺皆知的清官。包拯,一身正气为民卫国,敢于同权臣作斗争,永不向恶势力低头。电视剧《少年包青天》、《中年包青天》看得不厌其烦,包公俨然是一个明察秋毫的大侦探,公正无私的大法官,廉洁为民的大清官。那大黑脸是他肃穆的最好表示,额头一轮弯月则是他爱民之心日月可鉴的印证。怒铡陈世美,为秦香莲和两个孩子申冤,大快人心;陈州放粮,就百姓与水深火热之中;狸猫换太子一案,可见包公的铮铮忠骨……
大黑脸,日月额,丹凤眼,孔武有力,大义凛然。荣华富贵是云烟,粗茶淡饭比蜜甜。在出任开封知府的日子里,他让老百姓记住了他,而且是世世代代的流传了下来了。
最让我觉得震撼的事,人们对一个人的敬爱可以穿透坚硬顽固的石头,以至柔克至刚。有一个记载担任过开封知府的官员名字的石碑,上面刻着他们的上任时间、离任时间以及功绩。其中,有一块地方已经凹了进去,成了一个小坑。从那个小坑边缘的字迹依稀可以看见那个名字,“包拯”。那个坑是无数个到此碑前观看并抚摸的人留下的痕迹。不起眼的小坑安静地待在那里,代表着人们思念包公,念他的清廉,他的刚正,他的严明,他的武威,他的孝,他的忠,他的贤,他的种种耀眼的品质。
认真地想一想,自古以来,真正为民的人必定会得到百姓的爱戴。即使佞臣贼子当道,即使君主昏庸无能,但群众雪亮的眼睛能辨认他的真心,能铭记他的危言危行,这样的人在历史长河中不会泯灭。万次淘沙,始现黄金;日月磨砺,必成珍珠。
当代社会,就应该涌现出大批像包公一样的官员,不要吃公家粮却不办实事的那些害群之马,应该受到道德的谴责与法律的惩处。子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若社会的“环境”有所改善,那么官场风气也逐之清扬。
公廉清正身似剑,刚正不阿魂如神。
清风两袖去朝天,不带江南一寸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