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登车盖亭
蔡确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
睡觉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
蔡确有十首《夏日登车盖亭》,这是第二首。诗的第二句“手倦抛书午梦长”最为人熟知。
说到抛书,还可以再读一下第一首:“公事无多客亦稀,朱衣小吏不须随。溪潭直上虚亭里,卧展柴桑处士诗。”
诗人躺下休息时读的是陶诗,那么第二首抛的书应该就是陶诗了。
因为被弟弟蔡硕的事情牵连,这时候蔡确被贬官到安州。夏天,诗人到本地名胜车盖亭闲游,遣兴中有感慨,连写了十首诗,风格各异。
这一首充满闲适悠然之调。游览够了,来到亭中休息。夏天躺在清凉的竹床上,枕石歇憩,有纸屏风将外面隔断。在这一方简单清静的空间,读几页书,困意上涌,扔下书,酣眠一场。因为没什么挂碍,痛快地大睡了一顿,在梦里尽情遨游。睡醒之后,不知想到什么,一个人微微地笑。耳边好像听到几声渔笛,是从外面的江水中传过来的吧。时光悠长,日子宁静,生活悠闲自在。
诗人要传达的是这个意思么?
沧浪之水有典故,出自《楚辞·渔父》,“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王逸《楚辞章句》注曰:“水清,喻世昭明,沐浴,升朝廷也;水浊,喻世昏暗,宜隐遁也。”
诗的三四句显然取自这个典故。蔡确在神宗时期做官,不算不得时。他的被贬也是事出有因,但是贬官的失意还是有的,这种不如意的感慨便用典故曲折隐晦地道出。一方面有闲适之态,诗人也享受这种自在自得生活。一方面又有隐遁之思,他还有些小牢骚。
有好事者因为诗里的牢骚揪住了诗人,明人蒋一葵《尧山堂外纪》记:“时,吴处厚知汉阳军,笺注以闻,其略云:五篇涉讥讽:……‘睡起莞然成独笑’,方今朝廷清明,不知确笑何事?……宣仁盛怒,令确分晰,终不自明,遂贬新州。”诗人又被贬官了,这次是因为一首诗。这次被贬真是没什么道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