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热的七月,我参加了“2019暑期兴成长计划”,这一个月共四个课程,每周一我都坐在手机屏幕前聆听互加网络直播,专家们的新理念新视野就像打开了一扇窗,为我带来了外面广阔天地的一束灿烂的阳光,让我看到优秀教育资源创造的可能,未来让我无限的遐想,下面谈一下我的转变:

一、挑战----不同的学习方式
我在学校主管培训,由于学校教师的整体年龄偏大,对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困难,放假前对全校教师进行了下载CCtalk 和如何进入互加网络直播学习的培训,听课+打卡的学习模式刚刚学会,又来了用简书做作业,这个假期不寂寞,学校微信群热闹起来了,边学边教、共享打卡、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鼓励,让自己有了前进的力量。这就完成了学习的两个场景:营火:一对多学习场景,通过网络大课堂听课学习;水源:多对多学习场景,打卡分享想法和观念,在微信群中分享、表达、互助,交流让我们获得更多的知识,收获更多的思想。

二、学习----智能技术融入教育
走进泉源学校、凉水井中学、荆家中学、范家小学等,他们的学校那么的偏远,却走到了时代的前列,吴虹校长清晰地讲解,深刻打动着我,以前我总感到我们的学校就是一座较偏远的乡镇学校,和他们相比我感到非常惭愧,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学生生活的环境将不是未来的学习的重要因素,而互联网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线上线下地结合,更好地运用智能技术,才是我们的未来学习方式,如果我们用昨天的方式教育学生,就剥夺了学生的未来。

三、思考----时代需要未来教师
面对即将开学,我要怎样去做让我深深的思考,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我认为未来的教师一定是能够考虑到长远、不断进行发展的老师,未来的教师应是学生未来社会技能发展发展的辅导者,是学生的心理顾问,是课程设计的专家。构建未来学校,培养未来教师,要求我们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的道路上不断摸索,我要深入的思考,完成最后学习的两个场景:洞穴:自我的反思,自我的再创造,让知识成为自我认知的一部分;山顶:让知识成为有用的知识,到生活中去实践、去验证,让知识化为生产力。


在此次互加计划的学习中,我坚信随着时间的积累,我将成为一个崭新的自己-----种子教师、发动机教师,我要学思结合,与我的小伙伴携手共进,超越自我,满载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