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七天,周一通常是我最困顿的一天,因为周末睡懒觉造成了时间偏差,到了周一难以调整,所以几乎每个周一我都在“倒时差”中度过,难受不已。
这样的方式周而复始,生活被工作日和双休日自动划分为两个单元,拼命工作的五天和专门休息的两天。可是为什么经过两天的休息,迎来的却是精神萎靡、效率低下的黑色星期一呢?
《为什么精英都是时间控》这本书为我提供了解答。原来,我所贯彻的以周为单位的生活方式是错误的,对人类而言,真正健康的、高效的生活方式应该是以天为单位。
正确的做法是让一天24小时达到“收支”平衡,即工作和休息的平衡是在一天内进行调节的。周末也不需要刻意补眠,而是和平时一样,每天按计划有规律地做同样的事情。
01、不让压力和疲惫过夜的生活方式
现代社会,压力和疲惫就像两座大山,充斥着每个人的日常。工作日先拼命工作,等到周末再来好好休息,这样的活法是我们真实的写照。大部分人都是以一周为单位进行工作和休息的平衡,5+2的生活方式自然造就出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状态。
按照这个模式,人的精力就如同电池,持续在消耗却没有及时充满电。周一电量满格,到了周三、周四下降到百分之六七十,周五则发出红色警报。尽管人已经到达疲劳巅峰,也不得不拖着疲惫的身体勉强工作。
只有及时消除当天的压力和疲惫,让身体得到充分的恢复,才能以饱满的状态开启新的一天。不让压力和疲惫过夜,让24小时达到“收支”平衡的生活方式,就是《为什么精英都是时间控》所倡导的效率最高的生活方式。
以天为单位的生活周期,无论工作、学习、休息、放松,都在一天内得以平衡,这是我所知道的最棒的生活方式。
02、周末不用刻意补充睡眠
周末可以睡到自然醒是一件幸福的事,但后遗症之大不免让人心生畏惧。周末的不规律作息会直接影响接下来一周的状态,那双休日到底应该怎么睡才能缓解疲惫又能满足对睡眠的渴望呢?
周末比平时晚2个小时起床,这是睡懒觉的极限。2个小时的时间偏差是身体能够应付的最大限度。如果放任自己睡到中午,造成夜里两三点还睡不着,第二天的挣扎可想而知。周末补眠虽然消除了身体上的疲劳,却也给新的一周带来麻烦。
补眠这一做法,其实是在缓解之前的睡眠不足,仅仅是“还债”而已。睡眠是不能储存的,睡得再多也不能在将来有需要的时候发挥作用。即便睡上一个周末,下个星期如果熬夜了也依然于事无补。
每天都保持稳定的起床和入睡时间,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周末和工作日不区别对待,才是对身心最有益的活法。
周而复始的精神低迷、状态不佳,使得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大打折扣。我们无法掌控自己的人生,源于我们连生活中最小的事也做不好,上床睡觉的时间都交给环境决定,这实在令人羞愧难当。在这里,我再推荐一本个人爱不释手的书:《创作者的一天世界》,书中列举出的创作者们堪称规律生活的典范。
村上春树总是在凌晨五点起床,先工作几个小时,下午运动和处理杂事,而后阅读或听音乐,晚上十点前就寝。这样简朴而规律的作息,村上保持了二十几年,从不改变。
威廉詹姆斯在日记里写道:“再没有比毫无任何习惯,一切都优柔寡断更可悲的人,对这样的人而言,点燃每一支雪茄,喝每一杯水,每天起床和睡觉的作息,和展开每一件工作,都必须经过深思熟虑。”
尽可能每天按计划过有规律地生活,醒着的时候在相同的时间做相同的事,是能将大脑机能发挥到最大的生活方式。
对大多数人而言,规范的生活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无论何时,我们都要有意识地保持自己的节奏。说得极端一些,构建自己的生活与他人毫不相关,百分百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是每个人责无旁贷的事。
借用卡夫卡的话与大家共勉:“时间很短,我的精力有限,办公室是一团混乱,公寓则喧闹不休。要是我们不能轻易得到愉快的生活,就只好想些巧妙的办法迂回前进。”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相信未来必可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