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
东汉人心的瓦解

东汉人心的瓦解

作者: 佘克宁 | 来源:发表于2018-06-22 22:38 被阅读75次

东汉人心的瓦解

东汉之亡,始于董卓进洛阳。王允吕布联手,以宫廷之政变诛杀首恶(董卓),而之前的黄巾与宦官两大祸害实已被剿灭,社会秩序貌似没有理由脱离正常轨道。但东汉王朝却表现出不可逆转之颓势,病象当然是关东的诸侯各据州郡,肢解中央,但症结却在于,东汉王朝得以维系之人心已经瓦解,正如钱穆《国史大纲》中指出:把握时代力量的名士大族,他们不要一个统一的国家,统一的国家何从而立?

《后汉书》体例最大的特征,是宦官与党锢单独列传,分别为《宦者列传》与《党锢列传》,说明内廷宦官与党锢之祸,是关乎东汉兴亡之重大问题。从某种角度而言,两者正是解读所谓东汉人心瓦解之重要线索。

汉武帝重用外戚,光武帝闲置三公,显示汉室与外廷貌合神离。诸葛亮《出师表》中规劝后主“宫中府中,俱为一体”,说明内廷与外廷的对立事实上是常态,因此,诸葛亮才会告诫刘禅,两者应该一体化。两汉的基本格局既然如此,就说明大一统帝国宫廷政治的进化与腐烂大功告成,秦国超前进化的嫪毐、赵高等内廷宦官,就会出现在本应属于内廷宦官的时代---东汉王朝。假设东汉的内廷宦官只钟情于享乐,而无意染指权柄,孤立的皇权也会邀约内廷宦官参预朝政,投下皇权得以最终获胜的重要砝码。

党锢之祸,则与东汉学术之过度发育具有关联性。以东汉京师国立大学为例,京师洛阳竟然招收了3万多国立大学的学生,这部分学生接受系统儒学教育后,只有两条出路:第一条出路是绝大部分学生因政府官员的职位非常少,无法进入政府,除了评议朝政,似乎余生也没有其他途径证明自己的学识与品格;第二条出路是极少部分学生进入政府,但是这一部分学生进入政府后,东汉皇室这种与内廷宦官结盟,中间混杂与外戚之争斗之政局,显然大大突破了其儒学教育背景下的理解能力。

两部分人大致都对现实政治不满,他们对于现实政治的诉求,正如诸葛亮的《出师表》,轻描淡写的说,要“亲贤臣与远小人”,但是,这种逻辑对于各种问题与矛盾弄得焦头烂额的皇室而言,无异于是为已经纠缠不休的党争添砖加瓦。皇室容忍这种局面,局面只会恶化;皇室遏制这种局面,党锢运动爆发,天下人心涣散。

相关文章

  • 东汉人心的瓦解

    东汉人心的瓦解 东汉之亡,始于董卓进洛阳。王允吕布联手,以宫廷之政变诛杀首恶(董卓),而之前的黄巾与宦官两大祸害实...

  • 16 东汉瓦解.pdf 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16 东汉瓦解[www.rejoiceblog.com].pdf

  • 传国玉玺惹的祸,乱世之际袁术急于称帝,最终一败涂地,呕血而亡

    东汉末年,董卓作乱京师洛阳,曹操兵败汴水,袁绍迟疑不进,酸枣联军瓦解,唯孙坚率部队正面与董卓不断交锋,逼迫董卓逃离...

  • 笔师傅:魏晋没有职业书法家,小楷却高古有灵气

    魏晋时期(220年—420年),指东汉瓦解后,三国到两晋的时期,通常所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到公元589...

  • 魏晋风华

    一、魏晋时期的特征: 魏晋时期,是指东汉瓦解后,从三国到两晋的时代。与汉朝的敦实厚重、三国的慷慨激荡、唐朝的盛大开...

  • 《魏晋风华》受益匪浅

    一、魏晋时期的特征: 魏晋时期,是指东汉瓦解后,从三国到两晋的时代。与汉朝的敦实厚重、三国的慷慨激荡、唐朝的盛大开...

  • 嵇康——魏晋名士之典范

    魏晋时期,按照历史书的理解是指东汉瓦解后,三国到两晋的时期,它涵盖了分别由曹操父子、刘备、孙权建立的三国以...

  • 官渡之战2

    第二节 袁绍初战失利 你好!这里是中华历史小课堂。上一节咱们说的是黄巾起义瓦解了东汉政权,各地军阀割据混战不休,袁...

  • 纪录片中国通史文字稿:30三足鼎立

    中国通史第三十集 三足鼎立(1) 从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开始,东汉王朝就面临着土崩瓦解的危险,旧的统治走向...

  • 33 魏晋风度

    魏晋时期(指东汉瓦解后,三国到两晋的时期,通常所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前一阶段)。 这个时期,为了避开复杂的政治斗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东汉人心的瓦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xbl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