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到优质教学时,伍尔福克提到了差异化教学。其实差异化教学就是我们平常提到的“因材施教”。
作者提出,在差异化教学的课堂上,学生们学习的步伐不同,有时他们所选择的学习内容也不同,同时还有与他们的兴趣和需要相匹配的评价指标。
也就是说,差异化教学不仅只是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因材施教”,而且在评价时也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评价要求。
显然,我们平时提得最多的,关注得最多的是教学过程,至于学后评价,我们依然采用的是统一的标准化的评价:学生拿的是同一份测验卷,做的是同样难度的题目,按照同样的评分标准打分。
有些学生真的已经尽力了,但就是学不会(智商所限制),这样的学生在当下的评价标准下,容易被鄙视。
考试是公平的,也是残酷的。
或许,我们对这些确实“怎么学都学不会”的孩子,可以换一种考察方式。
比如教授一些技能,然后进行技能测验。给他们另一个平台,让他们发光发热。
又或是,依然采取同样的试卷测验,但评价方式是“和昨天的自己比较”。按照进步的多与少,打分。如果采用这种方式,教师要注意防止学生为了让自己看进来“进步神速”而故意在第一次测验考砸(真的有这种钻空子的学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