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麦彭仁波切 著 般若摄颂释(21)

麦彭仁波切 著 般若摄颂释(21)

作者: 悠远的歌 | 来源:发表于2020-12-27 22:16 被阅读0次

卯二、广说分四:

一、以沉水之比喻说明;二、以新罐之比喻说明;三、以造船之比喻说明;四、以老者之比喻说明。

辰一、以沉水之比喻说明分二:

一、比喻;二、意义。

巳一、比喻:

犹入海者船破毁,何人未持尸草木,

葬身水中不抵岸,若人握物至海岸。

比如,入于大海的人,船只破损毁坏,其中任何人没有抓住尸体或草堆或者木头,那么就会葬身于水中,而不会抵达海岸。何人握住木头等物体,依靠它,就能达到大海彼岸。

巳二、意义:

如是具信得净心,不随般若非证觉,

生老死忧波涛汹,轮回海中恒流转。

若以殊胜慧摄持,通法自性说胜义,

方便功德以慧摄,速证最妙佛菩提。

与上述比喻相同,具备追求圆满菩提的信心并得到希求的欢喜清净心的某位行者,不依信心而随行成为正等菩提之道的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就不会证得善逝的菩提果。如此一来,将在生老死亡和种种忧恼的波涛汹涌的轮回大海中恒常流转。如果任何行者以证悟无自性的殊胜智慧波罗蜜多摄持,那么就将毫不颠倒通达万法的自性并且能够宣说胜义。倘若他们追求圆满菩提的信心等方便的那些功德,以无缘的智慧摄持,将迅速证得最殊胜绝妙的善逝菩提,如同某人抓住木头等物而得以达到海岸一样。

辰二、以新罐之比喻说明:

如人新罐盛装水,知不牢固故速毁,

窑烧瓶中盛装水,途无坏惧安返家。

如是菩萨信虽足,然失智慧疾退堕,

若信心以慧摄持,越二地获大菩提。

比如,有人如果在没有入窑焙烧的新瓦罐里装水,那么可想而知,那个瓦罐由于不够坚硬的缘故很快就会毁坏。如果往入窑焙烧过的瓶子里装水,那么在行途当中不会有瓶子毁坏的顾虑恐惧,安然返回自己的家园。同样,任何菩萨,如果不具备希求圆满菩提的信心,或者,虽然信心十足,但如果退失了能修的道——智慧波罗蜜多,显然很快就会从大乘道中退失,堕入劣道等中。如果信心加上智慧,也就是说,以有信心的智慧度摄持那位行者的相续,那么就会完全超越声闻缘觉二地,而获得大菩提。

辰三、以造船之比喻说明:

如未精造船入海,财宝商人俱毁坏,

彼船精心而细造,无损载宝达岸边。

如是菩萨纵熏信,若无智速退菩提,

若具殊胜智慧度,不染失证佛菩提。

例如,材料、结构、标准、补漏等方面没有精工细造的船只入于海中,连财宝带商人,一起都会毁掉;如果那艘船只,经过精心审察而精工细作,那么它就会完好无损地载着财宝抵达大海岸边。同样,任何菩萨纵然具备熏染信心之因,可是如果没有依于智慧度,很快就会退失最上菩提的正法;倘若既具足信心,又拥有殊胜的智慧波罗蜜多,那么就不会染上劣道的过患,不会从胜乘道中退失,而证得佛菩提。

辰四、以老者之比喻说明:

一百廿岁老苦人,虽立独自不能行,

若左右人作依附,无跌倒怖顺利行。

如是菩萨智力微,彼已趋入复退失,

以胜方便慧摄持,不退证得佛菩提。

比如,寿量已达一百二十岁高龄,衰老、痛苦的人,虽然能从坐垫上站立起来,可是凭着自己的能力,无法行走到其余地方,因为他已老态龙钟。假设左右两侧有身强力壮的人作为依附,那么就不会有途中跌倒的恐怖,而能顺利去往想去的地方。同样,任何证悟真如的智慧力量薄弱的菩萨,尽管他已经趋入了殊胜菩提道,然而在没有获得果位之前还会再度退失,那位行者相续如果以殊胜的信心等方便和证悟无我的智慧摄持,就不会从正道中退失,将证得如来的菩提。

壬五、宣说加行之缘善知识分二:

一、宣说所依上师;二、宣说依者(听闻甚深智慧之)弟子。

癸一、宣说所依上师分二:

一、需依具相善知识之理;二、善知识宣讲教授之理。

子一、需依具相善知识之理分二:

一、真实宣说;二、需要如此依止之理由。

丑一、真实宣说:

住初学位之菩萨,胜意乐入大菩提,

贤善弟子敬上师,恒依诸位智者师。

处于初学位的菩萨也就是初学者,怀着特别缘于利他和正等菩提的殊胜意乐,追求而趋入佛陀大菩提道果的贤善弟子,带着对上师的恭敬,恒常依止具有善妙见行并能宣说大乘密意的诸位智者上师。

丑二、需要如此依止之理由:

因智功德源于彼,随说般若波罗蜜,

佛诸法依善知识,具胜功德如来语。

如果有人问:为什么要教诫步入大乘的初学者认真依止殊妙的善知识呢?

因为通晓大乘道果的一切智慧功德,都是来源于善知识,他们随从宣说大乘道的这一般若波罗蜜多。为此,要获得佛陀的一切法者当依善知识,这是拥有一切最殊胜功德的如来圆满佛陀所说。原因是,对于如此善巧方便之道修行、思维、听闻,前前依于后后(即修行依于思维、思维依于听闻),而且,听闻也依赖于善知识。

子二、善知识宣讲教授之理分二:

一、如何宣说教授;二、如是宣说之赞叹。

丑一、如何宣说教授:

布施持戒忍精进,定慧回向大菩提,

菩提莫执蕴见取,初学者前示此理。

如果要对这种新入乘者传授教言,那么就要应机而宣说方便智慧不相脱离的正道,教诫他们说:“你对于成为如来之道的六度——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智慧,要具全加行、正行、结行而行持,并将一切善根以希求一切种智的作意而回向究竟大菩提。”这是对方便方面教授。欲求究竟所得的菩提,也切切不可依耽著而把色等蕴的有实法执为最胜或殊胜——见取见。为什么呢?菩提为例的一切法均无有自性,因此教授通达这一点,是对智慧方面的教诫。要在希求菩提的初学者面前开示这种道理。

丑二、如是宣说之赞叹:

此行善海说法月,众生皈处友军所,

依慧洲导欲利者,日灯说胜法不乱。

如此行持、善妙宣讲教授的大乘善知识,您堪为善妙功德难以测度的大海,您作为具足真实妙法光芒的说法皎月,通过宣讲利乐之因的正法而成为遣除众生痛苦的皈依处,作为带来涅槃安乐的友军,作为消除苦因的处所,同样成为趋往菩提的所依,成为具有了知利害的智慧者,成为沉溺三有爱河者的洲岛。洲岛,指位于水中央的所依处,所谓的“岛屿”,也是指位居两河之间依处的名称。

通过宣讲无生法性能从轮回淤泥中引导出来随心所欲利益或者行持利益的商主等。宣讲人无我而成为日轮,宣说法无我而成为正法明灯,通过无碍解而讲说最殊胜的空性法,一心不乱,或者无所畏惧,自己对甚深之法坚信不移进而传讲它的道果,克胜诸方的辩才圆满,或者也可以解释成:“导”,是指就像商主等一样引领众生步入正道;“欲利”,是指以悲心任运自成行持他利;“说胜法不乱”,讲说真如之第一法,不被邪魔外道等敌方的反驳所害或扰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麦彭仁波切 著 般若摄颂释(2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xmon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