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奈何黎衣白
“这里是东方都市广播FM89.9,调频79.2,接下来即将播放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 英语试卷2020年1月听力部分,请广大考生做好准备。”
刚刚收音机里播放的“武磊成为了历史上首个攻破巴萨球门的中国球员”还让人意犹未尽,熟悉的提示音就一下子把我拉回了春考考场之中。两证摆放在桌角,手中薄薄的英语试卷上趴着接下来两个小时内要仔细认清的“蚂蚁”字母。
提示音之后停顿了几秒钟,开始放一首我从没听过的歌曲。前奏很短,之后是男声:在某个清晨,回望我一生,活的虽认真,却微小如尘······
歌的确是很陌生,但我一下子就被歌词吸引,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这首歌的歌词是在窥探我的生活吗?
正这么想着,音乐就停了。之后伴随着标准而熟悉的听力音频而来的,是茫茫然的雪花声,花的我摸不着头脑。
在这场重要的考试听力中,我左手紧握天线,一动不敢动,右手胡乱地在试卷上做着记号,脑海里拼命地企图冷静分析这沙沙声中凸现出的人声的含义。所幸,没了唐老鸭,听力音频还算友好。

考试结束,除却对于考试内容的吐槽,我去百度搜了这首歌。原来叫做《一半人生》。
在网易云的评论里,发现了最新的动态:“羡慕2020届的考生试音是阿信的歌,如果我当时听到了也一定会觉得必胜吧!”“春考前放的!一下子就轻松了很多!”
说来惭愧,不曾听过这首歌,甚至连这个歌手也一点都不觉得面熟。但是这首歌,它成了我最近的单曲循环。
我想到了三年前。2017年6月,坐在初中学校的一个靠窗的位子上,学校广播也正在播放着东方都市广播的英语听力试音。当时那首试音歌曲,是当时很火的电影《大鱼海棠》的印象曲《在这个世界相遇》:每条大鱼,都会相遇,每个人,都会重聚。歌词和当时的心境尤其符合,而旋律舒缓,语调空明干净,富有穿透力,陈奕迅又总是能把歌唱的愈加温柔和刻骨铭心。和那年夏天一样,有燥热的夏,静止的风和不能重聚的人。还有那一年,喊麦和民谣开始流行了起来。(可能更早吧。)
当时听不懂的民谣,说实话在三年后也并没有成为所谓的“曲中人”,只是成了我的写作业必备曲目罢了。《消愁》映出了多少人的无奈和谦卑,《成都》又唱出了多少人的思念和遗憾。记得这首歌的歌词还被高中同学们戏改成了“淘汰总是在九月~”。
我之前问室友,你还记不记得2018年有什么事情发生?对你有影响的?她想了想,一脸生无可恋地说:“有什么大事儿肯定是想不起来了,但是2018年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是在早上三点起来背历史。”被她这么一说,那个场景就忽的铺开在我眼前了,开着台灯,看着书上的文字碎碎念:满天星斗,八方雄起,恐怕是这辈子都不会忘了。只是历史合格考都已经过了半年了,当年那个背历史背的又快又好的室友果不其然成为了历史等级考选手。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回忆那个属于我们的21世纪10年代的最后的几年。

2017年,小视频APP爆发式走红;2018年,第一届进博会在上海开幕;2019年,《我和我的祖国》又再一次成为浪潮。而那些被众多博主提取出来的年度关键词,你又占据着几个呢?
而2020年,全国第一场大考,终是毫无意外地有幸参加。站在一个新十年的起点上,站在阴雨潮湿的空气中,一切都是未知的。收音机里的雪花也好,踩星星的孩子也好,钓到鲨鱼的小猫还是没法过安检的小猫也好,它们和那些社会中的主流一样,不论是闪闪发光还是一闪而过,都充实着我的“一半人生”,或者说是“一小半人生”。皆为经历,皆可珍惜。
语文春考卷上被频繁拿出来的一句话是:我喜欢看你踩星星。我当然不会否认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心里为这两个小孩儿甜甜的爱情拍手叫好,但全文中,我用波浪线划出了一句我认为最浪漫的句子:满河的星星都碎了。独立成句。水波荡漾,星星碎成了闪闪发光的亮片,碎成了记忆的长河中若有若无的碎片。一点点的,微弱而跳耀着。
那天的音乐没有放到副歌就停了,比起前面的歌词,我会更加肤浅地喜欢之后的歌词,以此结尾,祝愿与2020年一起,开启新篇章。祝你们也祝我。
“我的一半人生,冷暖就让自己过问,有热爱有恨,有未知的前程。”
那么今年夏天又会是怎样一副图景呢?
我热切地期待着。
2020.1.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