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让人意外,娃这周前三天妥妥的,没有缺课,没有迟到。
昨天周四上午只有一节课,他中午赶往学校,上了下午的课。
最主要的是,上周缺课的进度也基本赶上了。
我是否该反思遇事时的心态?
上周五晚上,没能顶住他一周缺课三天的压力,喘不过气来,情绪纠缠了一天一夜。
周日下午,娃一开始是这样“反应”的:想到明天一整天的课,我快要崩溃了。
周六深夜发来微信:闯祸了,具体白天再说;
早上看到信用卡有扣款,电话通后,我问他:你打 赏了?(故意把事态说大)
娃:怎么会啊,有款游戏冲 值,选中的没几个钱,提示信用卡(副卡)付款验证码失败,但冲值成功了;
以为是个Bug,不会扣款,另选了些比较贵的...等发现,来不及了,扣了近1000元RMB。
娃试探性地问:你能否帮我承担一点?
我:我可以借给你,不急着还;
娃:你帮我付零头!(1/3)
我:好吧。
他觉得我心不甘情不愿时,才会拖个“吧”。于是娃有了上面的“反应”。
我慢慢说着,陪他聊了一个半小时,听上去似乎好点了。那时非常困,与娃约晚上再联系。
到了我这里的9点半,想了想,改变策略,发微信提,接下来衔接阿尔及利亚布展,直到12点。
明天再打。
如果与娃又说到凌晨,周一他必然很难爬起来。
周一晚上,同学在家里,娃知道,电话时间明显减少到半小时;周二一天没有消息;
周三电话那头的他,松了一大口气,描述课程过程中的难点,大部份他是如何克服的,连线不到一小时。
此前,我已与私 塾联系好,原来给他备考大学的日 本老师,可以继续辅导,娃挺高兴的。
这几天我陪同学,从上海到无锡,睡得少,聊天多,感觉非常累。
昨晚回到家,马上给娃电话,他没接,过会儿回过来。
虽说电话还是打到凌晨,我俩的状态不一样了。
悲观也好,乐观也罢,都是生活中自我的一部份,不必苛求自己一定要怎样。
2年前大学毕业30年聚会时,HK的同学最瘦,她大女儿正是叛逆期,及其它事情的影响。
当她意识到对健康不利时,学练瑜伽,女儿去年考上了港大医学院,心态放松很多。
这次她看上去没有我累。
上海2位与无锡的同学,因为关心而担心我,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压力。
睡眠就更不好了。(回想白天的评论,动不动内心影射自己)
平时遇事,没有心力顾及调整自己,我一般回避人群,连照镜子看自己也尽量绕开。
只要相信过几天当事情处理好,可以着力恢复好。
肯定有朋友会说:别人说归他们说去,干嘛在乎呢;
这还是对人一种苛刻,求认同几十年,还不够爱自己时,难免受外界因素干扰左右。
这与要求娃“要放松,要快乐”一样的难度。
这些深层次的认识与苏醒,应该是最近一年才有。
得容纳自己有时的颓、丧,遇难反转才没有那么难。也不是我(状态)好了,娃才能更好。
当然,黯淡的一面,能避开娃最好,自己恢复起来也简单。
如果有朋友因此为我担忧,那就少说给他们听,与自己对话,独自去解决。
Michelle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