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巴奴姆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声称自己是占星术家,能够遥测每个不相识者的性格。广而告之后,信件纷至沓来。这位心理学家根据读者来信寄出了数百份遥测评语。有二百多人回信感谢,称赞他的遥测准确、十分灵验。谁料心理学家寄出的竟是内容完全相同的标准答案:“您这个人非常需要得到别人的好评,希望被人喜欢和赞赏,不过并非每个人都如此对您;您想做成许多事情,身上蕴藏的潜力无穷,相比之下,已经发挥出的却不多……”这样的评语怎么会不“灵验”,因为人人都想被人喜欢和赞赏。
一 为什么孩子需要表扬
在孩子的成长中,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孩子认为自己记性好、反应快,对新知识也会积极学习,进而会促进认知的发展。
其实,人3岁时才刚有“我”的概念,到7岁后才能渐渐有一个自我评价的雏形。
因此,这个阶段,基本上大人说孩子是什么,他就认为自己是什么。如果父母经常鼓励、表扬孩子,会让孩子觉得“我能行”,同时也会坚持好行为;如果经常否定孩子,则会让他从小有“我笨,我做不到”的自我暗示,能力的提高将受到阻碍。
任何一个人,渴望被肯定的心理需要都大大超过被否定的心理需要,因而肯定性评价才会使孩子获得愉快的心理体验,产生激励作用。
二 无效的表扬有哪些
1.忌空泛
“真棒”“好厉害”“真能干”……不少家长爱用这样的言词表扬孩子,殊不知,这种笼统的表达,对于缺乏判断和分辨能力的孩子来说,并不能清楚自己“棒”的具体方面。不仅起不到激励作用,还易助长他的自负。
建议:表扬孩子应当具体、明了,即上述程序中的“陈述事实、确认事实”。比如看到孩子凌乱的玩具自觉地“物归原处”,您可趁势表扬:“很高兴看到你整理玩具,这习惯真好,宝贝以后更要坚持呦!”
2.忌虚伪
冉冉最近在学舞蹈,这天晚上有时间,妈妈请她来个“家庭演出”。冉冉就跳了段老师刚教的舞蹈。妈妈为了鼓励平时比较胆怯的孩子,不惜自己“说谎”。于是,看完眉飞色舞地说:“宝贝跳得可漂亮了,比老师都好!”
建议:初衷是好的,但效果未必理想。如果您的表扬让孩子听出是假的,会使其失去对家长的信任,自然也反感您的评价和表扬。其实,肯定孩子的细节长处同样能激励孩子,冉妈可以说“宝宝今天那个踢腿的动作很漂亮啊”“那个甩头的动作老带劲了,妈妈都想跟你学”……
3.忌贬损
东东非常喜欢画画,参加正式学习还没有多长时间,这次在园里的绘画比赛中就获奖了。当他将这一好消息告诉妈妈时,却得到这样的表扬:“你画画居然得奖了,看样子不笨。”
建议:如果表扬孩子时好话坏说,其实流露出是父母对孩子的质疑和不信任,无形中会伤害其自尊,让他觉得好事做了也白做。孩子是希望自己的努力能获得父母的关注和认可,如果您给予真诚的赞赏,孩子会热情倍增。相信东东妈咪看到孩子获奖打心里也是高兴的,不妨坦诚表扬:宝贝画得真是不错!
4. 忌应付
诚诚专心投入在地搭积木,搭了一次又一次,终于搭成功了!他欣喜地喊妈妈来看自己的“作品”。妈妈在和闺蜜“煲电话粥”,听到宝宝的招呼,瞅了一眼说:“搭得有创意!”又接着讲电话去了。
建议: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有些父母碍于自己当前活动的限制,比较随意、简单地表扬一下。但您是否想过孩子的感受呢?孩子会想:妈妈对我搭的积木一点都不感兴趣,是不是我搭的不好,妈妈不高兴了?这些疑团会让孩子手足无措。其实孩子的招呼更是一次分享和期待:将自己的得意作品与亲近的人分享,期待获得妈妈的认可和鼓励。再有此情况,您知道该怎么做了吧!
网友评论